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民2003课标版《三宋明理学》教案优质课下载
本课内容上承春秋战国、汉代儒学,下启明清批判思想,对于学生正确理解把握国学脉络
至关重要。
设计整合本课教材分为三部分:背景:(魏晋—隋唐—五代)儒学境遇;内容:(宋明)创新与重生;影响:历史与现实新思考。希望用这样的设计整合,可以使教学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层层推进。
历史核心素养历史理解和时空观:学习宋明理学的背景、人物、主要思想和影响,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理解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培养学生通过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通过材料,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提供课堂辩论,理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观点异同。家国情怀: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学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和强大时代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原因。
难点: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宋明理学的影响。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并未接触过宋明理学。且尚未系统学习相关的哲学知识,对许多哲学命题一知半解或完全陌生。大部分同学对思想史的学习兴趣不大。但经过高一一年的历史和语文的学习,有一定文言文阅读技能,和阅读史料分析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教法学法
结合高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秉承新课程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穿插使用:条理清晰的讲述法、时空穿梭式的创设情景法、师生或者学生之间小组互动式的讨论法、加深知识记忆比较法等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课件展示:播放弟子规音乐,图片《弟子规》、学生的弟子规朗诵和表演图片,小学第一册国学《自读教材》。
教师:《弟子规》引发的学与不学争论。由此导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拉近本课和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背景
魏晋—隋唐—五代
儒学境遇课件展示:材料一 四川佛教乐山大佛和道教青城山。
教师介绍:摩崖佛像在四川出现较早,在南北朝、唐武则天与玄宗时出现高峰。乐山大佛就开凿于玄宗入川避安史之乱时。
青城山,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东汉末张陵到此结茅传道,创立中国本土盛行宗教——道教,遂成名。
设问:指出魏晋儒家思想面临的困境。
答:背景1:佛教、道教盛行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课件展示:释迦摩尼和老子图片。
设问:儒学与佛教、道教相比,存在哪些不足。
答:儒学自身理论性和思辨性的不足,其权威不断受到质疑。
课件展示:材料二 三教辩论图、李白、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的文化观。
设问:材料二,指出隋唐文化领域出现的现象。
答:背景2:隋唐出现儒道佛“三教合流”局面。
该板块为落实“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有趣材料,设问探究,层层递进,从而使学生对“魏晋、隋唐、五代儒学境遇”有明确认识,尤其体会佛道盛行对儒学正统冲击的不断加剧,致使儒学革新。让学生对宋明理学产生有一个清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