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民2003课标版《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优质课教案下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双百”方针提出及意义
2.难点: 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
1964年,为庆祝国庆15周年,在中央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由北京、上海的地方和部队系统的音乐舞蹈工作者、各业余合唱团成员共3500人集体创作,编演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是一部以歌唱、舞蹈和戏剧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反映中国近百年民主革命斗争的大型歌舞音乐。
问:看完《东方红》片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答:……
相信许多同学们都被《东方红》宏大的场面和气势所吸引。它以中华民族近代历程为内容,形象的概括了中共诞生到新中国成立28年间,中国人民走过的斗争历程,展现了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长征、抗日、解放战争、天安门前欢庆胜利等历史场景,是中华文艺集中展现的巅峰之作,是建国以来文艺演出的最大盛事之一,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佳作。它磅礴的气势、优美的旋律和绚丽多姿的表演艺术,在一代中国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东方红》的诞生,正是新中国建国初期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
问:为什么建国初期文化会出现繁荣的局面?
学生回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讲授】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急需党团结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时数量并不太多的知识分子对于百业待兴的新中国就更显珍贵。与此同时,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暴露出苏联体制的许多弊端,再加上苏联出现“解冻文学”思潮,对文艺的行政命令、官僚主义,文学创作的模式化和“虚假”作风等进行了质疑。这些现象在中国文艺界引起共鸣,大家都认为中国的文学创作存在回避斗争、不敢干预现实生活、不能真实地描写生活的缺点。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本知识分析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背景。
1、背景:
?1)国际:(了解):1956年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
?2)国内:(重点):
①新中国成 立,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经济建设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2、提出:1956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3、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含义:艺术领域—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 发展,学术领域 —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5、文 化 成 就
(1)文学创作:《红岩》 《红日》 《红旗谱》 《创业史》 《保卫延安》
《谁是最可爱的人》 《林海雪原》 《雷锋之歌》
(2)电影:《上甘岭》 《南征北战》 《英雄儿女》 《青春之歌》 《早春二月》《李双双》 《五朵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