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北师大2003课标版《第22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教案优质课下载
二、过程设计
导入:同学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立足不同的材料,站在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结论。作为20世纪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革命——十月革命,同样如此。
展示两张图片(图片1和图片2)
图1 图2
图1是一张曾经被无数历史教科书反复应用过的照片,但它确是电影《列宁在十月》中攻打冬宫的镜头。
图2是停泊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之后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从1948年起,阿芙乐尔号作为“十月革命”的纪念舰永久性停泊在涅瓦河畔,并成为海军博物馆供游客参观。
展示两位学者眼中的十月革命。
材料1: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中认为:“武装起义进展顺利,几乎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整个起义过程中,一共死6人,伤50人。”
材料2:闻一在《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中写道:“十月革命虽然是一场武装起义,但它并没有经历残酷的战斗,并没有血流成河的壮烈景象。在某种程度上,彼得格勒的十月革命是以一种较为和平的方式取得的。没有大规模的战斗,没有激烈的巷战,没有重大的人员伤亡,没有一切都变成废墟的破坏。”
问题1:从电影镜头中的激昂画面和两位中国学者的观点,你有什么感受呢?
解释:电影镜头中的激情澎湃,学者眼中的平平淡淡,那么真实的十月革命究竟是怎样的呢?这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电影镜头的画面、现实的图片和学者的观点,让学生形成关于十月革命的强烈对比冲突,激起学习本课内容、了解历史真相的欲望。
过程:
【版块1】苦难1917
材料3:(俄)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80%,工业产值仅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按人均计,1913年俄国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人均收入是美国的1/7。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4:
20世纪初期俄国上流社会与底层社会的对比
问题2:20世纪初期俄国社会经济、民众生活是何状况?这对俄国社会有何危害?
解释:20世纪初期的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农业人口比重大,工业产值低,总体上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国家经济的苦难。
图中上流社会举行豪华酒宴,穷人只能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这是20世纪初期俄国,贫富悬殊的生动写照。上层贵族花天酒地,普通民众贫困潦倒,生活处于苦难之中。民众生活的困难,进一步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材料5:俄国参加了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1914年东普鲁士之战,俄军伤亡25万之多;1915年的春夏大战中,俄军伤亡和被俘人员更是超过了170万人。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近一半被强征入伍,田地荒芜、交通不畅,粮食供应紧张,首都彼得格勒的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问题3:一战爆发后,俄国作为“协约国”的一方参加了一战。一战给俄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解释:俄国参加一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加剧了俄国的苦难。俄国参战以后,俄国经济受到致命打击,工业减产,农业萎缩,交通运输混乱。国家局势日益恶化,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反战争、反饥饿、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