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北师大版必修2第1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必修2《第1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本课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在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鸦片战争以来动荡中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新生活新风尚。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国家的侵入,中国社会不仅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发生巨变,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中西方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和交汇,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开始走向近代化。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图片资料较多,与学生生活联系较多,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但学生分析能力较弱,知识繁杂,对衣、食、住、风俗方面的变化的阶段特征和变化趋势不易掌握,宜用表格法引导学生归纳。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衣、食、住、风俗方面的变化史实;通过史料解读,学会分析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时代特点和原因。

2.过程与方法:课前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衣、食、住、风俗方面的变化的表现;利用表格法学会归纳衣、食、住、风俗方面的变化的阶段特征和变化趋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文明呈现多样性;正确看待全球化背景下文明的交融与碰撞。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以来服饰变迁的表现

难点:影响中国近代以来服饰变迁的原因及服饰变化的特点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图文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学生:通过上网、向自己的家长或周围群众从吃、穿、住等方面调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活情况。

【教学过程】

导入: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庆节以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因而受到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同学们观察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服装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在如此重要的国际场合不按照国际惯例穿西装呢?检阅三军为什么不穿军装呢?习近平主席一袭中山装有何政治含义呢?我们共同学习第14课,穿在身上的历史。

一、近代服饰的变迁

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历史,是一段记忆,它以非文本的 形式记录着社会变化,时代变迁。鸦片战争以来,国门打开,传统的服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走进鸦片战争后的峥嵘岁月。

这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一组照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男子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种服饰有何特征?(小组讨论)

1.表现:

(1)男子: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到中山装

A.长袍马褂的特征:①长袍马褂,宽松肥大;反映了晚清时期人们的思想拘谨、保守、呆板 ②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连,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③是手工产品,既体现了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也反映我国的服饰文化的历程。

B.西装的特征: ①西装革履、修身得体; ②外观挺括、线条流畅

③文质彬彬、文明开化

C.中山装的特征: ①中西合璧,庄重大方 ②舒适便捷,经济实用

相关资源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