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北师大2003课标版《第2课宋明理学》优质课教案下载
2.对阳明心学的评价
3.理学的特点
反映了本课的特点:概念多、理论性较强,如“天理”“气”“格物致知”“致良知”等概念理解起来非常吃力,这加大了本科教学的难度。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二学生的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发展已比较成熟,并且高中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为学生理解理学思想提供了条件。儒学的发展是本单元的主线,本课讲述了魏晋隋唐儒学受到冲击以及宋明时期儒学的复兴,本课涉及人物多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学生学过《程门立雪》《观书有感》等语文课文,对这些思想家有一定的了解。
在目标的引领下,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一是需要符合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哲学史并非哲学本身,一定要浅化、简化、故事化、情景化、生活化。要上出历史的味道。二是要理清概念沿革,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对此需要在学生根据史料分析并图示宋明理学思想的内在联系,从而理解理学是精密化、体系化、思辨化的儒学。三是本课教学最主要的落脚点是学生能够将思想的发展放到历史长河中去把握,认识到思想史的发展存在着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的分歧,学生在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客观看待现实问题。
实施过程
导入:洛阳与汴梁
回顾之前学过的宋朝历史会发现许多怪现象,一,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政治上却积贫积弱。二,宋的建立虽然结束了百年的割据混战,却没能建立起像秦汉、隋唐那样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没能形成治安中国、四夷自服的盛况,宋一直处在同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边患不断。三,在这种盛世隐忧的状况下,宋朝统治者亟需建立与少数民族政权相区分的华夏正统的政治权威与文化权威,可是却出现了又一怪现象。
材料一:十一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在政治首都汴梁,正当持实用策略的一批官僚(如范仲淹、王安石)在皇帝的支持下,紧锣密鼓地推行他们的实用的,速见成效的新政时;在文化中心洛阳,却聚集着一批一直相当有影响、却没有权力的高级士大夫(如文彦博、司马光、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颐、程颢)他们坚持着一种高调的文化保守立场,形成了一个以道德伦理为标榜,以思想学术为号召的知识集团。北宋出现了政治和文化重心的严重分离。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思考:结合材料思考,北宋亟需建立政治文化权威的时代,为什么政治文化重心反而出现了分离?
因为北宋的政治强调实用主义,需要通过变法改革富国强兵;但文化却强调道德伦理,思想学术。二者的取向出现矛盾,造成了政治文化中心的分离。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共同探究,宋在文化上为什么会出现强调伦理思想不求实用的倾向,宋究竟能否解决这一矛盾,顺利建立华夏正统的政治文化权威。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知识,设置思维冲突,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洛阳与汴梁的文化政治重心分离,一来体现儒者的社会责任,二来反映思想史发展的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两条路线。
第一部分:盛世隐忧
材料二:十族之乡,百家之闾,必有浮图(佛教)为其粉黛
——(唐)舒元舆
天下各州郡都有道教紫极宫,道教宫观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687座。
——《太平广记》
材料三: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六祖坛经》
思考:魏晋隋唐以来的思想界状况如何?结合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魏晋隋唐佛道兴起,儒学受到冲击。儒家所讨论的一直在人间世界,对宇宙本源、彼岸世界等超自然的未知世界避而不谈。魏晋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民现实生活困苦不堪,佛教倡导寻求内心的顿悟则众生是佛,给百姓以心理的安慰,来世的希望。
材料四:古来荒乱之君,何代蔑有,然未有如江左宋、齐两朝之多者。····统计八九十年中,童昏狂暴,接踵继出,盖劫运之中,天方长乱,创业者不永年,继体者必败德。是以一朝甫兴,不转盼而辄覆灭,此固气运使然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唐代新兴之进士科,异于山东之礼法旧门者,尤在其放浪不羁之风习。故唐之进士科与娼妓文学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