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七课新的实验》优质课教案下载
教材中的作品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概括了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流派。大致从三个角度对现代艺术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介绍。首先在绘画上:1.波洛克的“行动绘画”,这种绘画形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绘画创作方法,画面中没有具体的形象,整个创作过程完全依赖内心的自发冲动,具有偶发性和无理性的特征;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成为了艺术作品的一部分。2.以美国艺术家沃霍尔为代表的波普艺术,将流行的、转瞬即逝的、大众化的形象作为艺术模仿的对象,对这些形象进行大量的复制。3.对古典主义绘画的挪用与修改。使修改后的作品具有另样的气息与意义。4.用拼贴的手法创作作品。将图案或者杂志上的照片直接拼贴到画面上形成作品。其次,在雕塑领域以及一些新的艺术形式中,对空间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材中主要谈到了:1.雕塑家贾科梅蒂的作品,改变了过去雕塑的体量感,给人以一种轻盈、收缩的感觉。2.考尔德改变了过去雕塑是一种静态艺术的概念,使雕塑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感。3.被称之为大地艺术家的史密斯将大自然作为创作对象,改变了过去艺术只能在博物馆展示的定律,将自己的作品置于自然的广阔空间中来展示,改变了局部的自然景观。此外,还有一些艺术家运用综合性的手段或者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媒介来创作艺术作品,也有一些作品强调与观众的互动等。整个教材所体现的内容和观点对于传统的艺术观有很大的差异性,对于作品的评价角度也有了很大的拓宽,对于现代艺术的阐述也能比较中肯,给学生的自主评价很大的空间。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课已经接触了现代主义美术,对艺术观念有新的理解,所以给本课以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又由于新的实验作品的时代和地域性差异,学生对于这些作品有的缺少一种强烈的认同感,有的对于作品所表现的思想难以理解,还有的表示欣赏和接受,学生各种不同的观点给教学的讨论提供了条件。所以本课活动主题确定为对新的实验作品的多种观点的融合,以此进行创意实验。教材中新的实验作品虽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有一定的距离,在学生的审美心理中还不能与作品所表现的内容进行有效沟通,但是学生生活在现代社会,只要有效进行学生易于直接接触实验作品的教学方式,学生还是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且能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感受到艺术创新所带来的激情和兴奋,获得渴望去接近和了解新事物的学习原动力。
四、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2. 在活动中体验艺术创作所带来的快感,获得创意的方法。
3.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现当代的艺术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艺术家新的实验作品的多元理解和把握。
难点:激发学生进行实验创作活动的热情。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策略:以对现代艺术作品的讨论导入,全班同学像艺术家一样用行为艺术的方法参与课堂现场作品的创作,在体验现代艺术创作的快乐中,用活动的形式理解课本的知识,不知不觉中又完成墙报的创作,然后引申到新的实验,将活动的主题定为“融合”,自然渗透学生团体意识的思想教育。整个鉴赏过程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进行。
手段:讨论、合作、示范、活动。
七、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教材预习。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关课件、资料,各色便笺纸若干份(用于代表每一组学生的观点)。
八、教学过程
1.内容导入
教师以多媒体展示杜尚作品《泉》,并介绍:1917年,法国画家杜尚。有趣的是,2006年,行为艺术家皮埃尔·宾恩塞利进入法国的一个展览拿出藏在身上的小榔头试图把杜尚的“小便池”敲碎然后在上面签上“Dada”字样(算作自己的“落款)。
提问:这样的艺术作品,你觉得这样做值得吗?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还是有其它的理解?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明不同观点。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观点并分析作品:现代社会,产品的功能和美学不冲突,某种意义上还需高度一致,皮埃尔的行为是创新还是破坏呢?。同学们理解这个作品时,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自己的观点,对作品提出了有个性的看法,此时在大家的看法中没有对与错的判断,只有个性审美的差异。但是有一点,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是促进艺术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2.内容展开
教师运用范例法阐述波洛克艺术:在现代艺术史、甚至人类发展史中,我们都会发现正是这种不断的创新和对于新事物勇于实验的精神推动着人类自身的发展。现代艺术家的探索、实验精神也是永不停息的。在20世纪中期,美国艺术家波洛克因为厌烦过去的美术程式,独创了自己特有的艺术创作方法(展示波洛克作画情景以及他的作品《秋天的节奏》,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