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鲁教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二)课标解读分析
1.正确理解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这里的行为主体都是学生,是要求学生(而不是教师)能简单“演示”和“说明”,教师不能取代学生进行演示和解释。
2.有效落实课标要求
(1).关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教学
初一学生年龄小,空间想象能力差,但是动手能力强,教师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鼓励学生自主演示,在演示中自然揭示相关地理现象,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与合作者。教师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具体的结论性知识,而应该是支撑结论背后的过程与方法。
(2).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可能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现象,开展有计划的地理观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生存能力。
(3).合理把握知识的深度
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本节课的问题设计的难度要把握宁浅勿深。如时区和日界线等问题,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了解即可,不要求绝大多数学生掌握。
二、教材分析
《地球的自转》是鲁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学生在小学对静态地球有初步的了解,通过课外资料,部分同学对地球的运动也有所了解。教材是在此基础上,继续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以及由此体验太阳东升西落和昼夜更替的规律,并了解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的差异这一现象,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运动做好准备。教材中呈现的教学资源,可以承接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地理信息,提出地理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可以充分的体现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三、学情分析
初一(8)班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善于探究,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本节课的内容相当抽象,有较大的难度。因此要通过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带动作用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小组研讨时,要引导中下层的学生多观察,大胆展示,多给机会,多肯定多鼓励,促进大部分同学能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中,将探究的问题设计合理,充分利用微视频、数字星球来增加学生的体验,尽量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直观。以小组演示探究为主,自主探究为辅的形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观察、分析、演示,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就可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自转特征,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六、教学方法
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大量的视频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演示,利用数字星球演示,加深理解。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星球、地球仪、平板电脑等教学设施、导学案、自我检测试题;学生课前进行导学预习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