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中图2011课标版(王民主编)《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课标分析】
本节应对的课标内容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关于各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由于它们不是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故教材没有对其做详细的说明,而是把重点放在对我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的归纳上,并落实到地形图上,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建立起我国地形分布的空间格局概念。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地形是主要的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也是学习气候、河流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以后学习各章节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该章节内容较多,难度较大,需分3个课时完成。本节课时学习“地形类型多样”这一部分内容,为后面课时“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章节是在学生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等基本国情之后的内容,在有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基础上,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也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国情。但是学生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更多是感性认识、直观认识,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还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强,所以学习本节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中国版图的立体印象,学会从表象中去寻找规律和分析问题,建立中国地形的空间格局概念。
三、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
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和实例分析,构建我国地形网格框架,掌握山脉和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等大地形区的相互位置关系,建立起我国地形分布的空间格局概念。
2.【综合思维】
依据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从感知各类地形的生动景观图到分析专业性强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况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进而分析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认识地形要素在整体自然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综合分析的思维和能力。
3.【地理实践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到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动手绘制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中国陆上山脉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绘图制作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4.【人地协调观】
本节教学中,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地形类型多样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
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等大地形区的特征、空间位置关系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分组竞赛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