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3.所用教材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6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
5学时数: 40分钟
教学背景分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新课标强调学生要从地理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重在地理学科能力和地理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在遇到实际地理现象和问题的时候,能够想到联系起地理环境的影响要素,能够意识到“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关注和保护环境”。本节课引导学生用“地理的视角”来学习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首先运用地球仪、地图、中国地理等基本知识在地图上指出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的位置,并提示学生联系起“地理环境的影响要素在空间差异”,分析如何在自然环境分异上划分区域,进一步在图上准确填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以及区域间地理分界线上的山脉、河流等地理要素的名称;承上启下,从位置、范围、分界线入手,运用直观、感性的图文、数据等材料和事实让学生感受和认知我国四大区域从东到西的地理差异,以及季风区内部以秦岭-淮河为界从南到北的地理差异,即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外表特征(景观特征、数量特征、空间位置特征、空间形态特征等),并提示学生同样联系起“地理环境的影响要素”,结合图文、数据等材料对各个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进行分类比较、综合(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等),提取出最能体现地理区域各要素的特征,而这些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
对课标的理解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列表比较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1.“运用资料”:运用文字、图像、地图、数据等各类型的资料来提取地理信息。
2.“比较”:用“比较”的学习方法,结合前面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地理学科能力,以及“形成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地方人类活动”的观点。
3.“区域间的自然地理差异”:运用列表来归纳、总结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四大地理区域在自然环境分异上的差异,主演是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的差异。
(三)内容分析
这一章节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差异;二是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一部分主要由“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两侧的地理环境差异组成。由秦岭-淮河独特的地理位置入手,运用各种景观图,中国气候图、中国地形图、季风区的划分图等,展示、比较各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地势、气候、水文、生物(植被类型)等要素,综合区域内部的各要素特征和关系,从而以表格的形式总结、比较、归纳区域整体特征以及区域间差异性。
第二部分的内容可以运用一些景观图使学生直接感受“我国面积大,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显著”这一基本的地理国情。接着,用“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图来揭示“中国存在区域差异”这一地理现象,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来分析,即联系起“地理环境的影响要素”(植被、气候、地形地势、水文等)。在此确定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分界线上的地理事物的基础上,并概括各个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对各个区域的整体特征以及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和四大地理区域在自然地理的差异特征;在地图上能够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分界线上以及区域内主要的地理要素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景观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和降水图)、中国河流图,季风区的划分图等直接感受与比较重要地理界限两侧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区域间的差异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初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学会如何从图上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从地理的视角看待一些问题。通过对中国行政区、中国地形、中国河流湖泊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以及界限南北两侧的地形区的分布,四大地理单元边界上的山脉、河流以及各区域的大致范围、区域内地形区的分布等。在上一章节中对中国不同地域民居、饮食、服饰的宏观认识,初步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和形成了“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地方人类活动”的观点。这些都为本章节课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