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于气温的要求是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初步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的分布规律;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影响。针对课程标准要求,结合世界的等温线、温度带形成对比观察,探究原因,总结规律,为地理教学的系统性奠定基础。
教育技术标准:SETC·S
本节课的知识点有:
1.等温线的概念。
2.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3.等温线分布的影响因素:
(1)纬度因素
(2)海陆因素
(3)地形因素
知识和技能:
运用“气温”的相关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1、读图说出中国和世界的气温分布规律,结合等温线对比冬夏两季温差的大小,找出差异。
2、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3、运用“气温”的相关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过程和方法:
通过阅读等温线图,了解世界和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逐步学会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分析不同温度带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等温线概念
具体描述语句:回顾等高线的概念,从而得知什么是等温线。
2.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具体描述语句:
(1)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3.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具体描述语句:
(1)纬度因素
(2)海陆因素
(3)地形因素
教学重点
气温的分布与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解决措施
通过PPT展示地图观察规律、差异和现象等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从而探讨并总结出影响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
课前预习: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原因使气温呈这样的分布规律?
图片。动画
3.2气温的分布的变化
(一)等温线
(二)分布规律
(三)影响因素
1.纬度因素
2.海陆因素
3.地形因素
教学整体设计思路与教学策略与模式:
(一) 设计思路:从熟悉的地理现象或事物入手,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再加以科学的验证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策略:通过数字星球系统和电子屏幕的对比,观察规律、差异和现象等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从而探讨并总结出影响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
(三) 教学模式:采用自学——引导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和发现式教学模式。
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2.学习新知
3.巩固练习
4.评价修正
5.促进迁移
关于教学过程的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试题分层有部分拔高的题。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知识迁移,根据学过的内容联系本课知识。
1.等温线分布的规律
(1) 处是高温中心, 处是低温中心;
(2) 处气温差别大, 处气温差别小。
(3)相邻的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怎样?
(4)蓝点和绿点两点的气温 ?
2.气温分布影响因素
(1)一般说来,低纬度气温( ), 高纬度气温( )。
(2)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
(3)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
这个是在备课过程中就使我很注意的一个问题,力求精练准确。提出问题时语言相对比较简练,解释问题时的语言还待考究。回顾整节课,有些问题不在设计之内,又不好回避,解释的语言就不是很精练了。我想,这个应该是准备不足的表现。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因此,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读图时间,让学生自己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读图分析,活学活用,加深感受和理解。
2、本节课的内容需然不多,但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要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课前先对主要学习内容有所了解,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减轻课堂的学习负担,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
3、多运用实例来将问题予以阐释,用实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该节课的乐趣和学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