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沪教2011课标版《碱的性质》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仿照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我们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要验证化学反应的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思考:1.反应物是否减少或是否存在的角度(主要是反应物的状态变化引起气压变化的角度);2.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
生:可能的预设方案:
①向通入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②向通入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③向通入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④向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软塑料瓶是否变瘪。
生:讨论并实验。
师:讲解、分析。
方案①:加入稀盐酸,目的是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即证明碳酸钠的存在。从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此方案可行。
方案②: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的盐,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此方案可行。且氯化钡可以换作硝酸钡或氢氧化钡。
方案③:氯化钙与碳酸钠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产生干扰,效果不好。此方案不可行。故一般不用氯化钙,同理,一般也不用氢氧化钙、硝酸钙。
方案④:软塑料瓶变瘪,只能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减少了,但不一定是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溶于水或与水反应。需要补做实验:用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比较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
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