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11课标版《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教学工具:集气瓶、小木条、打火机、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过程
知识准备:(教师演示)
1.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插入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2.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插入燃烧着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3.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插入燃烧着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4.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倾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与学生一起归纳: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问题质疑:“呼吸”是生命现象特征之一,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活动探究
活动一: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学生讨论交流,分组实验,教师引导。
吹气球法,排水法。
活动二:1.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
学生讨论交流,分组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得出结论。
2.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学生讨论交流,分组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得出结论。
3.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
学生讨论交流,分组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得出结论。
归纳:以上实验我们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拓展:1.吹气球法与排水法,哪种方法收集呼出气体的成分更真实?
2.与学生一起分析上述活动3中不够严谨的地方,并予以改进。
课堂总结: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作业:(1)整理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