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11课标版《课题3制取氧气》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3)掌握氧气制取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使学生知道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实验仪器与药品: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橡胶塞、导管、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棉花、火柴、药匙、高锰酸钾等。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第一个气体制备实验,也是中考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是初中化学中的第一个气体制备实验,是一个基础实验,也是学生将要在实验室独立操作的第一个实验,所以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氧气制备的原理、药品的选取和气体的收集方法,还要将实验室制取与收集氧气的装置拓展迁移到其它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教材中制取氧气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用液体过氧化氢和固体二氧化锰不用加热制取氧气,另一种是用固体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固体加热制取氧气。本节教材内容应该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之重,因此教师要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互相配合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向同学们展示一瓶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和状态。
【教师】:同学们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咱们通过实验来看看。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并思考相关问题】
1、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仪器(将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后, 先将导管一端浸没在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观察浸没在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或松开手后看导管中是否有一小段水柱)。
2、装入药品,塞紧橡胶塞:用药匙或小纸槽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并且在试管口塞上一小团棉花。(为什么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注意:装药品时先将试管平放、再送入药品、最后慢慢将试管直立)。
3、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为什么?)
4、加热试管里的高锰酸钾 (先来回移动酒精灯进行预热,然后给有药品的地方集中加热。)
5、收集氧气(排水法收集时注意当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开始收集,为什么不是刚有气泡就收集?什么时候认为氧气已收集满?怎样从水槽里将集气瓶拿出来?)可以多收集几瓶氧气让学生多观察几次。
6、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将导管移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