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11课标版《课题1分子和原子》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3.设计思路:
首先提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发思考,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继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互相交流、分析与讨论,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从而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5.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探究;分子、原子基本概念的形成;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难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6.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 一、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激趣) 向表面皿中倒入花露水观察,闻气味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提问) 你闻到了什么气味?
它能够看见吗?回答:闻到了花露水的香味,但看不见。通过生活中常见事物引出问题(设问) 这是为什么呢?
你能解释吗?思考带有疑问,
启迪思维(分组实验)品红的扩散
(组织讨论) 为什么会这样? 1、带着问题观看,思考;动手实验;
2、讨论得出假设:物质由许多看不见的东西构成由更多实例激发兴趣,进一步思考。(讲解)科学技术证明物质就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讨论结果得到肯定引出课题
(新课) 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阅读)教材P49-50页
播放幻灯苯分子的放大倍数及水分子与水滴的大小比喻
(看图)世界上最小的汉字阅读、观察、对比
理解分子很小,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分子的运动(提问)从品红的扩散、水的蒸干、闻到香味等现象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回答:分子可以运动训练学生的
思维能力1、(演示、分组)取一只试管,倒入2毫升氨水,滴2滴酚酞试液。
(提问) 有什么现象呢?回答: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闻到刺鼻的气味。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知道:酚酞遇氨水变红为后面作铺垫。2、(演示、分组)在烧杯C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C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图) EMBED PBrush
过几分钟,同学们看到了小烧杯A、B有何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