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九年级上册(2012年6月第1版)《课题1分子和原子》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三、 教学设计思想:
? 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身边实例的分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从客观现象透析出微观变化,通过对客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意识。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教学:?? ?
第一、情景激发。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物体的热胀冷缩、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等。
? 第二、联想推理。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辅助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与电脑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并通过“生活经验——化学实验——科学技术”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1】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投影图片)
(1)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
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为什么会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