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11课标版《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设计并完成实验:验证酸碱能否发生反应(重点);
会判断中和反应,理解其微观实质,会书写化学方程式,(难点);
会运用中和反应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了解)。
隐性教学目标(与显性教学目标相对应):
以指示剂指示溶液酸碱性的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基于定性到定量的实证推理,在切身体验中领悟验证酸碱发生反应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以核心概念“中和反应”为载体,建立起“宏观-微观-符号”三维表征的化学思维;
理论联系实际,会运用中和反应原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结构-性质-用途”的正确结构观。
教材
分析本单元教材从生活和实验室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本课题教材内容呈现的顺序是:验证酸碱发生反应(实验)——酸碱反应微观本质——酸碱反应化学方程式——中和反应(含“盐”的概念)——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教材没有穿插安排在酸的化学性质或碱的化学性质中,单独列为一个课题,其目的是:通过核心概念“中和反应”的形成,完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验证没有明显现象反应的实验设计能力,完善学生完成这类实验设计的思维模型建构,优化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基于实证、运用知识从定性到定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层级;从酸碱反应的宏观现象到原子水平上的反应过程模型建构,再到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宏观-微观-符号”三维表征的化学思维;从盐酸和氢氧化钠类推到其他酸碱反应,帮助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类属的研究物质性质的学习方法;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旨在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化学走进生活,学以致用,了解化学的学习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结构观(结构-性质-用途)。
教材显性的教学内容是: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操作及技能;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的微观模型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教材隐性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结构观;建立“宏-微-符”三重表征认识化学反应的思维视角;完善学生研究化学反应定性到定量的意识。其中,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优化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建立起结论、观点和现象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是教材隐性内容的难点,是学生面临的难题,也是本课的重点。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十二单元盐类的性质、用途及高中选修4中和滴定作铺垫。
学情
分析本课之前,溶液酸碱度的测试方法——pH试纸的使用,已经整合到本单元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教学部分,盐的概念在第八单元学习金属化学性质时已经提及。即学生已经具有了常见酸碱的性质、构成、用途、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pH试纸的使用、盐的概念等知识储备;学会了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会用对比的方法设计实验,并对获得的信息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进行加工。
此外,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也曾遇到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学生初步具有借助转换思想验证发生反应的意识,但尚未形成思路和模型,如何设计实验、建构原子水平上的化学变化过程模型以及符号表征(化学方程式)可能是学生本课学习的障碍,也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优化方案,完成实验:探究酸碱能否发生反应。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酸碱发生反应的逻辑推理;建构原子水平上认识中和反应的微观模型。实验仪器
用品NaOH、HCl、酚酞、温度计、烧杯、玻璃棒、镊子、酒精灯、火柴、滴管、Zn、碳酸钠溶液、pH试纸、标准比色卡教学环境多媒体支持 PPT 动画播放 实物展台教学方法问题导学 模型建构 实验探究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流程 学习过程 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
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信息技术使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1
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展示图片:药品“斯达舒”说明书
引导学生结合说明书中“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和“每片含氢氧化钠140mg”的信息,提出研究问题或猜想假设。
展示本课的研究问题和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