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时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辩证关系。
2.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等,是学习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基础。九年级学生已接触过多种溶液,但不知道溶液的特征和形成实质。他们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缺乏对微观物质变化过程的想象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的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
2. 过程与方法
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讨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体会物质在溶解时的扩散时一个自发的过程,了解水
是一种溶解能力很强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切这个过程绝大多数是不可逆的。
(2)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
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教学方法及策略1.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手、脑、口并用,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使所学知识得以内化。
(2)实验法:通过配制一些简单的溶液对溶液、溶剂、溶质建立一个初步的认知。
(3)视频微观模拟法:通过微观模拟视频,是学生形象的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进而突破难点。
2. 教学策略:
从生活实际、兴趣和认知出发,通过教师引导、自己动手做实验认识溶液的形成过程。
讨论:均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
释疑:面粉能形成溶液吗?
分析: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