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九年级下册(2013年12月第1版)《整理与复习》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本节内容与第十一单元“酸和碱 “、第十二单元“盐 化肥”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物质的除杂、鉴别,能理解把握,并且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判断复分解反应的能力,对于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关系就易于做出正确的分析,但对于实验的设计能力欠缺,因此本节课通过多个角度去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通过改变视角,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并体会对照法和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实验中的重要性
2、初步了解数字化传感器,并能正确分析数据曲线。
二 能力目标:
通过多角度设计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遇到探究性试题有规律可遵循,有方法去突破,找到解题的有效途径,做到由此及类、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1 、本着化“无现象”为“有现象”的思路设计对比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2 、二氧化碳传感器,压强传感器,PH传感器的应用及对其数据曲线的分析。
五、教学难点
1、怎样化“无”为“有”的去设计实验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
2、对数据曲线的分析。
六、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法、师生对话法。
七、教学准备
1.教师活动
(1)药品:大理石、 稀盐酸 、 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
(2)实验仪器:数据采集器、 二氧化碳传感器、 压强传感器、pH传感器、铁架台、三颈圆底烧瓶、烧杯、注射器、矿泉水瓶
(3)制作PPT课件。
2.学生活动
复习酸碱盐的性质
八、课时: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