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生物教材同步浙科版必修2 遗传与进化本章小结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浙科2003课标版《本章小结》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2 教学背景与设计思路

高考试题中对本模块考察内容包括遗传方式的确定、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基因的功能分析、重组与变异分析并指导实际育种工作等等;分析近5年北京高考中的遗传学问题发现,考察方向从遗传学基本概念到新情景的辨认,从解读图示及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逐渐向新背景下进行创新设计,灵活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真实的生产实践问题,科学前沿问题的科学评价等方向过渡。考察方式通常以遗传探究性实验题的形式,逻辑性强,解题方式灵活多变,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解决遗传问题的思维过程特点在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这正是“遗传与进化”模块的重要思维训练之所在[2]。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本部分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出发,在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尝试做出假设解释问题,根据演绎推理完成测交实验设计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际进行测交实验并比对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或修正假设继续推理。

通过高三二轮复习课,要帮助学生保持面对新情景时的适应性,提高其面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学会何时何地为什么使用某种信息,学会辨认有意义的信息。因此笔者以房山一模中遗传重组问题为切入点,并将经典的高考试题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利用有关知识背景,构建分析遗传问题的主线:定遗传规律—分析细胞学基础—得变异类型—供生物进化。即通过传统杂交实验和结果的分析,确定基因传递遵循的遗传规律——确定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依据——准确区分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或连锁遗传)——突破变异类型产生的原因(自由重组或交叉互换)——在连锁的基础上,考虑是否发生互换(雌雄同时或其中一方)——引导学生从变异的角度思考两种重组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简述自由重组和交换重组的过程。

(2)科学思维:以传统杂交实验分析为载体,以假说演绎法为思维方式,在分

子和细胞水平进行基因的染色体传递分析

(3)科学探究:具有基础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在面对生产生活中的新情景时,准确区分不同重组带来的结果,并展开探讨、审视和论证。

(4)社会责任:关注遗传重组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能够对重组、进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等前沿领域的新闻报道进行科学的评价

4.教学过程

4.1导入:总结遗传类型题考查的基本方向: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的分子学基础、遗传变异。引导学生将考察的方向变成遗传学探究实验的分析主线,帮助学生从大概念出发快速回忆一轮专题复习的相关内容。

4.2分析传统杂交实验,确定遗传规律

4.2.1通过北京紫眼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后,F1均为野生型,F2野生型与紫眼表现型比为3:1,紫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说明紫眼是一种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引导学生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分析并有效提取信息,即判断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判断显隐性、确定基因的传递规律。

4.2.2展示杂交实验一,请学生思考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传递遵循哪个定律,推测实验一F2中出现变异个体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F2性状分离比得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传递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变异的来源是基因重组。

请学生进一步思考实验一F2中出现变异个体的细胞学原因是什么,并引导学生从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思考原因。学生思考后展示图片。

此话题以简明问题将思维的角度从分析遗传规律转到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感受自由重组带来的巨大的遗传多样性。

4.3明辨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关系,突破互换重组。

4.3.1用P1和P2杂交(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用F1的雄果蝇进行测交实验,检测出了F1雄果蝇产生了四种配子: abd、ABD、aBd、 AbD,比例为1:1:1:1。学生思考讨论F1雄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三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的位置关系可能是三对三、三对二、三对一,因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上三种假设,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随染色体的传递规律就可以预期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对比预期结果和实验结果并得出此三对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该环节重在应用假说演绎法,在细胞学水平上解释和运用自由重组,体会细胞学基础对分析遗传学探究实验的巧妙之处。

4.3.2展示杂交试验三,分析测交实验中特殊的分离比出现的细胞学原因。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测交的意义以及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写出F1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子的形成特点分析,重组型配子的产生来自于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进而带动学生分析互换重组的特点,即产生比例不等的配子,区别于自由重组产生比例相等的配子。

学生思考综合实验二和实验三可推测,只有雌果蝇发生了交叉互换。在完成以上讨论后,引导学生思考以上研究从哪些水平对果蝇遗传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此环节的意义在于,理解交换重组的过程及重组的结果是带来后代更加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分析问题时同时考虑父本母本交换与否,可以进一步提出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父本或母本确实发生交换。

4.3.3链接高考试题,应用交换重组解决实际问题

展示14年北京高考30题节选,请学生思考丙获得了C、R基因的原因是什么,并尝试画出相应的基因染色体位置关系,用以下表格解释丙形成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去掉CR基因,考虑丙形成的过程。即由AaBB和AAbb杂交形成AaBb,自交后产生aabb。之后带入CR基因,若产生丙需要产生什么类型的配子,由配子推理出F1,由基因与染色体位置关系得出F1在形成配子过程中父本和母本均发生交叉互换。在完成丙的推断后,进而提出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请学生分析产生的结果,画出交叉互换的染色体图。教师提示学生画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的染色体图像,画出交叉互换的全过程。如图

通过画出交叉互换的染色体图得出互换后产生的四种配子,即aCb、aCRb、ab、aRb。得出产生的四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蓝色、红色蓝色叠加、无色和红色。在完成此环节后,可以提出生物发生自由重组和交换重组对本物种有哪些意义,引导学生联系物种多样性,思考如此巨大的变异类型,利于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进化。设计此环节的意义在于它是单独亲本交换的进阶,它是新情景中交换结果的应用,它让学生感悟主线:定遗传规律——析细胞学图——得重组类型——供生物进化,感悟主线的价值所在。

5.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