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浙科2003课标版《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识记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种类、碱基种类、元素种类。
⑵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
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⑴认识到与人合作的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⑵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3.能力方面
⑴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⑵就科学家探索基因的本质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领悟模型方法在这些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
2.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
1. 上一节学习了哪两个重要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2. 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情境导入】
科学家在通过实验知道了DNA是遗传物质之后,又迫切得想知道DNA是如何储存遗传信息的?又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要回答以上问题必须了解DNA的结构。
【新知探究】
师讲述:2004年7月28日,“分子生物学之父”克里克在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8岁。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沃森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从而带来了遗传学的彻底变革,这一成就后来被誉为20世纪以来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更宣告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也正是因为这一研究成果,1962年他们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学奖。那么,克里克与沃森提出了双螺旋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跟随科学家的研究足迹尝试着构建出这个著名的双螺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