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第一课时
三、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分2课时,第一课时:简述核酸的结构,重点理解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它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第二课时:观察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关键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在课程结构上紧承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而继续介绍生物大分子,又在课程内容上呼应必修第二册的遗传分子基础部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的一节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学生打好生物学框架的基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知道细胞核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通过媒体也了解DNA在一些方面的应用,但还比较肤浅,不知道DNA的结构,也不知道核酸的种类和分布。另外高一学生没有学有机化学,他们对于糖和碱基的分子结构很陌生,也很难懂,所以老师的引导和教学直观性比较重要。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核酸的种类。
2、通过列表比较、归纳,能说出DNA和RNA的主要区别。
3、通过模型构建,能理解DNA的结构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问题引导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DNA结构模型的构建,使学生形成生物体内遗传信息多样化的观点。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核酸的分子结构
核酸的结构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于核苷酸的结构理解较难,对于核苷酸的组成及核苷酸形成核苷酸长链的过程很难掌握。本节课通过利用课文彩图,问题的形式层层引导;小组之间合作构建模型,让学生动手做、边做边学,,在讨论、交流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方法
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问题引导法。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观看视频《交通肇事逃逸DNA锁定嫌疑人》 ,视频中提到DNA,DNA到底是什么?我们今天就来一块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这节课。观看视频,回忆初中知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预习导学
阅读课本P26-P28,组织小组讨论完成自主预习部分,多媒体课件展示预习内容。等自主预习完成后,分组展示,多媒体同时出示答案。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并在书上勾画。
小组展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一、核酸的结构组成
1、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