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本章标题是“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个标题本身就是本章的重要概念。怎样才能让学生建构这一重要概念?首先要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这就需要观察细胞。观察细胞必然要借助能观察微小物体的工具——显微镜。因此,在本章第一节要介绍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安排学生学习。在此基础上,期待学生使用显微镜开展探究活动。
在介绍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之后,要引导学生练习操作显微镜,获得操作显微镜、移动玻片标本等技能和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放大倍数的计算等基础知识。体验获得新技能、新知识所带来的成就感以及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学生在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的同时,认同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本节涉及以下重要内容: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等。
本节内容是小学自然课已接触过的内容,对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应该有所了解。但本届七年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有的来自一小,二小,有的来自农村小学,基础相差甚远。由于学校条件的不同,来自农村小学的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显微镜,更谈不上操作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准备把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结合。把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和利用显微镜的探究活动融合在一起进行讲述。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使用显微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细胞的观察,让学生对微观世界进一步认识。
重点:识记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难点:学会使用显微镜,能够使用显微看到清晰图像。
(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一】 识记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1.目镜: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2.镜筒: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3.转换器: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4.物镜: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5.载物台: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关于教学过程的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口诀:
• 一取二放,三安装。
• 四转低倍,五对光。
• 六上玻片,七下降。
• 八升镜筒,细观赏。
• 看完低倍,转高倍。
• 九退整理,后归箱。
【活动二】利用显微镜探究下列问题
1、探究纸片“上”的像是什么样的?
教师引领,学生动手完成实验探究。
2、探究玻片标本移动左上方,右上方观察视野像怎样移动?
教师引领,学生利用植物根尖永久切片进行实验探究。
3、探究高倍物镜和低倍物镜下像的大小,数目的多少,视野的明暗。
教师引领,学生利用植物根尖永久切片进行实验探究。
【活动三】当堂训练
1、在显微镜下观察印有“F”字的装片,看到的物像是( )
2、一物像处于显微镜视野右上方,要使该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应向( )方向推玻片。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3.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
A、玻片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目镜上
4.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他两眼视力正常,且习惯用右手写字,则他使用显微镜时,应( )
A.闭左眼,用右眼观察 B.闭右眼,用左眼观察
C.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D.两眼睁开,用右眼观察
5.载物台上遮光器的作用是( )
A.调节光线的强弱 B.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C.遮住光线不使其反射到镜筒内 D.使光线均匀地进入视野内
6.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
A.放大的正立的像 B.放大倒立的像
C.缩小的正立的像 D.缩小倒立的像
7.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视野亮度和细胞数目的变化( )
A.变亮 增多 B.变暗 减少 C.变亮 减少 D.变暗 增多
8.当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9.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
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显微镜的使用是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必须要熟练掌握的知识,也是中学生学习生物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仪器;是培养中学生严格规范操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对这个实验一定不能含糊。
而课标只安排了一节的授课时间,课能上完,可学生的操作只能刚刚触及到皮毛,不能达到熟练规范操作的目的,因为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使用过显微镜,要他们在四十五分钟内认识显微镜、了解其构造,了解使用方法,会用显微镜是不可能的。
“显微镜的使用”是学生进入中学的第一个实验,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第一次接触科学仪器,不敢动,怕把显微镜弄坏,所以,安排了学生到实验室完成认识显微镜,练习使用显微镜,
我先让学生对照课本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然后把显微镜的结构讲清楚,因为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是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基础。如果不清楚显微镜的结果与功能,就谈不上正确使用显微镜。接下来学生自学“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学生提出疑问,尔后我演示操作步骤并解释相关疑问。但认识结构毕竟比练习操作容易得多,只有在练习操作过程中才能加深和巩固对显微镜结构的认识。上课时我发现学生开始使用显微镜最易出现这些问题:①显微镜安放位置不当,有的没有放在实验台的中央。有的放在桌的边缘;有的甚至完全放的是反的。②玻片标本没有放好,没有移到通光孔中央,找不到观察目标。 ③三四个围成一圈,把光线挡住了。④低倍镜和高倍镜分不清,好多用的是高倍镜,找不到观察的物像, 还有的认为高倍镜放大的倍数高,观察效果一定会更好。⑤没有用细准焦螺旋,当能看到物像时,还是用的粗准焦螺旋;有的用高倍镜时,也没用细准焦螺旋。我边走边给他们一一纠正。在这节课结束前,让学生小结练习使用的情况,汇报上课实验收获。
这节课上完后,我感到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课堂上还注意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初中学生第一次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很激动,还应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二是实验中要反复说明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三是三四人使用一台显微镜,对光后视野时明时暗,有的把光线挡住了;挪动显微镜看不清物像等,要及时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四是强调光圈、反光镜和光线的关系时要让学生自己操作,最好把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怎样使光线变亮,怎样使物像更清晰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边做实验边验证。五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教师最好课前培训几位小助手,这样看似麻烦,实际在上课时能帮老师的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