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单元所要学习的是人体的营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其作用,为第二节——人体的消化吸收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只有先了解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人体对这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知道人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相互联系,而且为学习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人体的营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主要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 “探究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各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知识结构难度并不大,但内容量比较多,与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同时还涉及到探究实验,因此,本人大胆创新,将本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和“探究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而“各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放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热衷实验,而本节刚好涉及到两个实验,学生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情绪上有了良好的开端。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开展过探究性实验,能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还不会使用量筒、温度计、酒精灯等仪器,教师要在课前指导培训学生规范操作。在思维能力方面,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需要借助一定的具体事物来体会抽象过程,比如通过数据、饼状图等模型构建让学生突破重要概念,完成思维的转化。在情感上,一些学生学习兴趣缺失、不合群,要采取分组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1.知识目标:
(1)说出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
(2)尝试鉴定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淀粉、脂肪)。
(3)尝试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2.能力目标:
(1)尝试实验鉴定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2)尝试分析解释“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探究实验中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的偏差以及小组之间数据的偏差,培养实验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3)运用误差分析的方法尝试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创新能力。
(4)尝试用数学方法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食物能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不同的食物含有的能量不同。(2)小组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学会合作与交流。
(3)学会规范、安全操作实验,树立更为严谨的科学态度。
1. 教学重点:
(1)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
(2)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能量不同。
2. 教学难点:
(1)鉴定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淀粉、脂肪)
(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模型构建法、翻转课堂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1.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准备实验所用的材料用具(花生仁、核桃仁、烧杯、量筒、温度计、碘液、解剖针、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等。
2.学生准备:
微视频、实验数据、准备的食物、自制的实验用具。
学生分组,6人一组,并选出组长、明确分工。既合作完成实验,又分别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汇报。
本教学设计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
本节先利用实物模型构建突破食物中含有营养物质这一知识点。利用学生自带过来的食物,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究----鉴定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直观认识到食物中含有营养物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利用表格“几种常见的食物中营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中的数据,要求学生绘制出“某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及比例饼状图”。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突破“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这一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尝试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前,先利用“玩具遥控汽车”类比模型突破“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难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的原理。再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讲解实验步骤。
根据兴趣小组课前按照教材中的装置尝试测定花生仁和核桃仁的能量时,所获得的实验数据与权威数据的偏差,对误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比各小组之间数据的偏差----构建数学模型,生生互评,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误差的原因,力求突破“控制单一变量,设置重复组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这一重要概念,培养实验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最后,通过概念图模型梳理本节知识要点,归纳构建本节的知识网络框架。
第1课时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活动,将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知识框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活动、模型构建、仔细查找表格、对比、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从而建构重要概念。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
1.以多种形式的模型构建,达成重要概念。
利用实物模型构建食物中含有营养物质这概念,让学生直观认识到食物中含有营养物质,引起学习兴趣。利用数学模型“绘制饼状图”达成“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这一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玩具遥控汽车”类比模型突破“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难点,让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为后面的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通过实物模型“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加深对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的理解。通过表格构建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达成“控制单一变量、设置重复组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重要概念。最后,通过概念图模型梳理本节知识要点,归纳、构建知识网络框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类模型切换自如,由形象到抽象,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微课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将如何正确使用仪器和兴趣小组的实验过程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直观清晰。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学习,有利于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不依赖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形式,课堂气氛热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上合作、讨论、交流,从不同侧面、角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能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教学反思为节选,具体详情请下载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