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血流的管道——血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二节内容。
生物课在义务教育新课标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领域构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注意了三个领域的平衡和协调。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精简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一切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师生关系为原则。
教材从概念、分布、结构、功能等方面阐述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该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也为下一节心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中学生对血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教学中要遵循认知规律,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体验、列表、对比、收集资料等活动准确区分三种血管。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一般有十二、三岁左右。我所在的学校是三明市列东中学,是一所市区中学,学校有现成的生物实验室和各种生物教学设施,而且生物实验课常有开展,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比较熟练。再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前学习过自然学科和近一年的生物课,也已具备了一定基础知识,课堂上学习了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能与老师积极合作。各班的学生对学习生物的热情较高,遵守纪律和尊重老师,爱好提出问题并富于想象,反应快捷,动手动脑能力较强。学生对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时,必须不断的获得物质和能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血液循环的作用,大致过程以及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概念也有一定的认识和生活体验。
依据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血管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区分三种血管的方法。
2.通过观察金鱼尾鳍血液流动,掌握一定实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实验,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依据课程标准,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制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特点和功能。
1.实验教学的组织,达到理想效果。
2.在显微镜下能够分辨出三种血管。
实验法、观察法、启发推理法、讲授法。
1.多媒体课件。
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材料用具:显微镜、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纱布、培养皿、滴管、烧杯、载玻片等。
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由教材“想一想,议一议”引入
问:人体因创伤出血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情况?
思考、回答 设疑激趣,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激发探索热情。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结合教学内容,老师指导学生实验,整节课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和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小鱼尾鳍实验能从学生思维出发,让学生进行了思考、观察。在学习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中,我通过切脉让学生体验动脉的存在,通过观察自己手臂上的青筋和手背上鼓起的小包即静脉瓣所在的位置,体验静脉和静脉瓣的存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血管的感性认识。
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也即要走向学生的生活,所以在本课中我把生物问题与实际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能用生物知识解释并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反思为节选,更多详情请下载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