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生物教材同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血液循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 ─ 心脏第二课时血液循环的内容,在此之前,教材已安排了血液、血管以及心脏的相关内容,学生已经亲身体会到心脏和部分血管的跳动,已经感受到血液的流动离不开心脏和血管,从而建立起强烈的求知欲,希望更进一步学习血液循环的知识。教材将“血液循环”安排在此可以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可以使学生建立起血液循环系统的完整“路线图”,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 教学目标

①复习心脏四腔及相连接的血管名称,结合不同种类的血管中血流方向的知识,初步建立血液循环的概念;

②观察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视频,观察课本P63血液循环路径图,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③阅读课本P64一、二段文字,小组讨论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认识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

②难点: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4、课型与时间

①课型 新授课

②时间 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1、学生一般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心理上较不成熟,知识基础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相对不足,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的指导需要具体化,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开展探究活动,以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参与。

2、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学生对血液的组成和血管以及心脏的结构普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可采用多媒体指导其观察。本节应有足够时间用在血液循环途径和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变化的学习上,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以实验法、问题法和讨论法为基本方法。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前导,提问、讲解、演示、课件辅助等多种形式结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

2、教具和媒体应用 视频资源、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心脏跳动的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过没有,心脏时刻不停的搏动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大家知道科学家是如何发现血液在人体内循环流动的吗?血液循环路线如何?对人体有何意义?

2、通过探究实验,建立血液循环的概念

回忆观察小鱼尾鳍血流实验情况。体会动静脉之间是如何联系的?

教师提问:①我们如何区分小鱼尾鳍内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②从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情况,你能推断出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流动方向吗?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创新练习,拓展知识

教师出示三幅图片,并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答几个小问题。(教师展示课件中的图片,学生观看并思考。)

画面一:一病人正在打点滴。

教师提问:人在打点滴时,药物注射到人体的哪类血管中?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点评:因为静脉血流速度较慢,而且可以带着药物回流到心脏,进而通过体循环流到全身。

画面二:一病人正在肌肉注射药物。

教师提问:人在生病时,肌肉注射药物与静脉注射药物哪种疗效快?若作跟踪检查,则最先从心脏的哪个腔发现这种药物?(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点评:药物直接进入循环系统更易被人体吸收。

画面三:一伤员发生了前臂动脉出血。

教师提问:如果不小心,发生了前臂动脉出血,在采取止血措施时,止血带应扎在什么部位?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点评:止血的措施实质上是阻止血液循环的进行。

教材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