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2.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孟德尔,他利用豌豆做了一系列巧妙的实验,从而发现了遗传因子的存在,并且总结出了遗传的规律。引导学生书写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性状遗传图谱和分析图解,回顾上节课内容。重点强调这是一对相对形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豌豆只有一种性状吗?从而引入新课:两种相对性状的遗传又是如何的呢?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回顾分离定律,为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
2、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并在导学案相应的地方书写两对相对形状的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教师利用PPT讲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并提出问题:
(一)实验过程
(1)孟德尔选择的亲本是什么?(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强调黄色和绿色为一对相对性状,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⑵子一代表现型是什么?(黄色圆粒)具体描述
(3)Fl代全为黄色圆粒,说明了什么?(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4)我们类比孟德尔做的第一次实验,接下来我们应该将子一代怎么处理?(自交)对,我们应该让子一代进行自交,然后观察它们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孟德尔也是这么想的,他将子一代进行自交之后呢,发现F2代果然除了黄色圆粒之外,还出现了绿色皱粒,发生了性状分离,同时,它还发现F2代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这又说明了什么?(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能够进行自由组合。)我们将这种不同对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称为自由组合现象。特别强调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是新的性状组合而不是新的性状。
(5)我们都知道,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除了进修自然科学之外,同时也进修了数学,因此,他对F2代中的不同性状类型进行了数学统计。他总共得到了556粒种子,其中黄色圆粒315粒,绿色圆粒108粒,黄色皱粒101粒,绿色皱粒只有35粒。假设现在在座的同学们都是数学家,你们来估计一下,这个数量比接近多少?(9:3:3:1)
(6)而孟德尔在做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时,得到的数量比是多少?(3:1)(9:3:3:1)的数量比与(3:1)的数量比有没有什么联系呢?小数学家们,你们应该怎么做?首先,请拿出纸和笔,分别计算一下黄色,绿色,圆粒,皱粒的豌豆的数量各是多少。 让学生在导学案上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书写遗传图谱,并表明每一种性状统计的数量),抽两位同学分别书写。
(二)数据分析
1、分析每对性状的F2:
①粒色:黄= 315+101=423
绿=108+32=133
黄:绿= 3:1
②粒形:圆=315+108=416
皱=101+32=140
圆:皱= 3:1
2、(1)这个现象说明了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仍然遵循着(分离定律)
(2)而决定颜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有没有影响?(没有)这就正好回答了我们最开始提出的问题,不同对性状性状的遗传因子传递之间是没有影响的,黄色的豌豆并不一定是圆粒,而绿色的豌豆也并比一定就是圆粒。那两对相对形状
(3)回顾:孟德尔揭示分离定律时所采用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怎样?观察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对现象作出解释)→演绎推理→做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结论→得出结论。今天我们学习的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揭示仍然经历这一科学研究过程,孟德尔的问题是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的。
那么现在我们观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你们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将两对相对形状一并考虑,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1、阅读P9~P10第三段,思考时提出的问题。
2、跟着教师的讲解和提问进行思考和作答。
3、在导学案上进行演示并总结特征。
4、思考与分离定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