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选择了豌豆这个实验材料,为他的成功打下基础,那么大家回忆一下,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都有哪些优点?
?(二)、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完成任务
任务1:分析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中(等位基因)(遗传因子)的分离过程(P7页)
任务2: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以精子的形成例,P17~P18页)
减数分裂的核心: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比较上述两个问题,你还能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有其他的平行关系吗?
(三)萨顿的假说??
基于以上提出的种种问题,在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做材料,研究精子和卵子的形成过程。实验表明,一种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只有12条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又具有24条染色体。蝗虫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双亲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子代体细胞中的这24条染色体,按形态结构来分,两两成对,共12对,每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从实验中他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也就是等位基因,它们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萨顿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他所依据的方法是类比推理法。
什么叫做类比推理法呢?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
(四)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对比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