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优质课下载
萨顿的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的科学方法,但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教科书紧接着介绍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即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通过对实验过程的介绍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
至此,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遗传规律,在知识结构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在此安排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能力方面: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通过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进一步理解假说——演绎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二)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提出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此时学生的心中会有一些疑问:遗传因子(基因)是什么?遗传因子(基因)在哪里?接着在第2章的第1节又学习了减数分裂,知道了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另外,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对于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所用到的假说—演绎法,此时再次提出起到了有效巩固知识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设计
1. 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类比推理法、质疑法和假设——演绎法等。
2.教学思路设计:
引导学生活动---回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内容和画减数分裂示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关注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介绍萨顿假说---介绍摩尔根实验,重温假说——演绎法---学生运用有关染色体和基因的知识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总结
六、课前准备:教师:制作本节课课件并收集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