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1.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学习难点:
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三、教材分析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高中生物必修模块“遗传与进化” 第2章第2节内容。该学说由萨顿提出,摩尔根及其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加以证明并发展成为遗传学理论,它是经典遗传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维,运用类比推理、实验论证等方法,推测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有利于深刻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基因在染色体上”证明了基因的存在位置和传递载体,该学说是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基础,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孟德尔定律的重要意义。摩尔根的著名果蝇杂交实验,揭示了果蝇眼色的伴性遗传现象,第一次把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为萨顿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由于学生缺少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分析摩尔根的果蝇实验现象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探究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跨越思维的障碍。
四、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一部分,是在第1章人们如何发现遗传因子的存在以及上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引过来。因此,第1章和本章的第1节是本节学习的基础。对基因和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相似的变化特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二者之间是否有关系及如何用实验去验证存在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
出于“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有问题可想;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与他人合作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两个目的,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预习案引导学生关注基因和染色体的变化特点
[问题]一对等位基因和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是如何变化的?
[问题]两者之间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过渡]我们刚才就模拟了一位科学家在发现基因和染色体关系时的真实情境
学生上黑板画图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