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加大主体的参与课堂教学的力度,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任务。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当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重走科学家的探索思路,体验创造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能力的方法,同时也是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科学家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平行关系的发现。
2、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通过摩尔根的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造就学生务实的科学作风。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勤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
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三、教学方法
采用导入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
根据新课程理念,重点突出两点:一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萨顿和摩尔根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缜密思考的研究方法。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根据学案要求进行分组,给小组回答问题提供评价标准,由学生主动探究讲授本节课的知识。由学生自主完成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在探究科学之旅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在本次教学中,首先在课前给学生留下了预习作业,按照作业要求给学生分成指定小组。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推举中心发言人。老师设计导学案,学生会按照导学案的要求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不足之处:学生反映时间不够,预习不充分。
2、课堂教学情况:学生首先按分好的小组做好,每10个人为一个小组。桌子围在一起,学生面朝黑板。教师做好导学要求,将各小组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
第一小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总结:第一组发言人能准确地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替换为染色体完成此题。学生能在黑板准确画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