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观察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
(2)将基因传递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学会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简单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激发深层次地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珍爱。
2. 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产生对生物学家的敬佩之情,以及对生物研究的美好憧憬
1、教学重点
(1)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教学难点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节,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本节即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
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提出基因这一核心概念,并以基因为线索,深入浅出地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而解决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过程,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
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文字量很少,但人体染色体图以及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却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紧紧把握这个关键,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断生成的问题情境中分析、交流获取知识。
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回忆进一步去正确认识基因的位置。对于本节内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困难,因为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思维。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知识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尽可能贴进学生生活实际,使学习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联系,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到所思考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越多,发言就会勇跃,每个新问题的提出必然引起学生们进一步探究问题,寻找答案的欲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彩笔、白色的细线。
教师准备:(1)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图片。
(2)人的正常染色体图、异常染色体图片资料。
(3)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图。
【教学策略】
贯穿本节课的主线是基因传递问题,围绕这一中心要充分利用图片、表格和数据来帮助学生来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等方法逐步完成科学探究过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增强生物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能真正实现学习的过程是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导入:
出示一张母子的照片,同时质疑:
1.你觉得男孩像妈妈吗?哪些地方像?
2.那这位妈妈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了吗?传下去的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板书: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围绕这样一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观察、思考、回答
像;男孩的眼睛、脸型都像妈妈
不是
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基因是怎样传递的?基因通过什么传递?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有没有变异?父母传给孩子的基因是一样多吗?……
通过这样短短几分钟的交流让课堂很好地贴进了学生生活的实际,这样很自然点拨出本节的主要话题。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染色体、DNA和基因
1.(1)图解
(2)模型
(3)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特点
成对;不同种生物数目 不同;
同种生物 相同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1.形成生殖细胞染色体的变化:
减半;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2n → n → 2n
2. 形成生殖细胞基因的变化:
体细胞成对;
生殖细胞成单;
受精卵中又恢复了原数,成对。
通过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完成课后练习并预习下节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