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优质课下载
2.1教学内容在课标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四单元《种群和群落》中的第二节内容,课标中本部分对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是:即“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属于能力层面的“模仿”水平和知识层面的“理解”水平。
2.2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包括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数学模型的建立,要尝试让学生体验生物现象可以进行量化,以数量关系描述生命现象的过程。需要注意到是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避免离开生物学讨论数学的倾向。在模型的检验和修正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中大量的现象和规律是极为复杂的,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和例外的现象,需要通过大量实验进行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2.3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概念并不陌生,在学习生物学其他内容时,学生已对运用数学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对遗传规律的认识。因此,本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新建构新的知识。但是,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对高中生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应当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领悟。可以遵循着现象→本质→现象,或者具体→抽象→具体的思路,通过分析问题→探究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变。
2.4教学策略
本部分内容涉及大肠杆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构建,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分析实际案例,比较不同结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应用数学模型描述种群数量的变化
2.解释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
3.概述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和“J”型曲线
能力目标:
尝试构建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难点:建构种群增长和模型。
五、本节重要生物学概念梳理
生物学核心概念处于生物学科中心位置,是学科知识框架中的基础和主要节点。通过对本节内容涉及的生物学概念的进行梳理分析,现将各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整理如下。
2.1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可以用数学模型描述
2.2种群大小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的影响,并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限制
2.2.1在环境适宜、资源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以指数形式增长,即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