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第3节群落的结构》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凭借具体的生物学现象(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分析归纳出群落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判断和推理,得出群落水平上所要研究的问题,由此展开对群落结构所涉及相关问题(物种的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研究,同时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群落内种间关系动态规律的研究,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前面学习了有关种群的知识,再加上高二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不难归纳出群落的概念,也不难推理出群落水平上要研究的问题。接着,引导他们就群落结构所涉及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几个重要方面的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学习。因为在学习种群数量变化时对其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曲线进行了认真分析,同学们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对四种种间关系运用数学函数曲线进行直观表示,大家更易理解群落内种间关系动态变化规律。在学习群落的空间结构是,通过实例分析,同学们较易理解群落形成的原因及其存在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群落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群落内物种的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
解决措施:在引导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时,顺势引导学习者推理出在群落水平上要研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群落结构所涵盖的内容并展开学习研究。一个群落内,必然有多个种群组成,不同的群落,物种组成不同,但要强调是,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在教学中,依然要与生命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思想相联系。正因如此,需要重视群落内种间关系的研究。这部分的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进行具体和直观分析,说明竞争关系和捕食关系对群落内相关物种数量变化的影响。接着,多媒体展示更多的视频、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种间的四种关系和变化曲线所揭示的规律,即通过种间的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关系建立起统一的有机整体。为了使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空间结构存在的原因和意义,结合具体实例,通过观察、讨论,并结合问题进行思考,逐步理解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意义。当然,还可适当对这两种结构稍作比较,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2.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本节涉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知识点主要包含:(1)群落种间关系维持群落内各组分的相对平衡和稳定,物种丰富度越大,相对越稳定。(2)群落的空间结构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解决措施:(1)先通过分析我国从南方到北方分布的生物群落的不同,引出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主要指标。接着,由多媒体呈现的资料1(高斯的草履虫培养实验)和资料2(加拿大北方森林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结合相关问题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在分析资料1和2的曲线的基础上,得出这两种关系(竞争关系和捕食关系)对群落内相关物种数量变化的影响。接着,再展示具体视频或图片,明确群落的四种种间关系,并通过函数曲线直观反映这些种间关系对相关种群数量的影响,也就是阐明群落是通过种内的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建立起来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们共同维持其内部组分的相对平衡和稳定。(2)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教学,可经观察、分析具体图片,让学生自己得出其形成的原因,进而说出存在的意义。应强调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五、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一、新课导入
构建“群落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