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林业工程师》优质课教案下载
高一学生
一、教材内容分析
“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必修3)第4章第3节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其中群落演替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本节从群落水平阐述了生命系统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凸显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通过对群落演替过程的分析,形成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观、稳态与平衡观、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自然观。
科学思维 通过构建实物模型来模拟弃耕后农田的最可能的演替历程,并能够将所构建的模型与原型对比,阐释现象背后的实质,也能够归纳与概括群落演替的过程及规律。
科学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弃耕后农田的最可能的演替历程,并将所构建的模型与原型对比,然后针对现象观察提问,最后逐步破疑。在此过程中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责任 通过分析过度放牧后的演替,关注“退牧还草”等国家政策;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与关注自身的“衣、食、住、行”等不经意行为对群落演替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能够树立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群落演替的过程
教学难点:群落演替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的选择问题:高二学生在高二上已经学过必修三本节内容,因此在构建“弃耕后农田的演替过程”的模型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演替顺序和优势取代的知识,再去摆出的模型都是正确的,与原型对比也不能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导致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很淡薄,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都无法培养与锻炼。而高一学生从未学过,甚至没有课本,正好思维不受束缚,学生体现的是最原生态的想法,他们更容易关注到与认知相冲突的知识点,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因此最终选择高一学生作为教学对象。
2、高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高一学生仅仅在必修一第一章学习过群落的概念,暂时不具备种间关系、群落垂直结构的相关专业知识,但是已经掌握了光照因素、水、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不少群落演替的实例,但是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静态的,导致无法建立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策略
对课本内容的整合处理:教材中先讲“裸岩上的演替”,后讲“弃耕后农田上的演替”。但是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将顺序调整为先讲“弃耕后农田上的演替”(次生演替),再讲“裸岩上的演替”(初生演替),更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教学设计中安排的两种演替类型的学习侧重点不同:在学习“弃耕后农田上的演替”中重点突破每阶段新出现的生物来历及优势取代的问题,再在学习“裸岩上的演替”中重点突破突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问题,同时也为生态系统的概念做铺垫;教材中关于“裸岩上的演替”这部分内容,虽然图文并茂,但是基本只关注到植物的变化,涉及动物和微生物变化的非常少。所以学生即使有课本,对群落演替的过程的掌握也是不够完整的。索性用微课来取代阅读课本,一方面补充了动物和微生物在群落演替中的变化,另一方面微课中的实物图(教材是示意图)更显真实、直观。此过程充分展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
模型建构:模型是人们对认识对象做出的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与建模是“科学思维”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创设了农田被弃耕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发挥想象,预测农田被弃耕后的演化历程再摆出最可能的演替模型。接着通过与原型对比,将模型进行修正。最后在对比过程中进行观察,提问,破疑,交流,解答,促使学生关注现象背后的产生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选择高一学生作为教学对象能够很好的运用模型与建模提高科学思维的学科素养。
3、价值观升华:关于课本上的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这部分内容,课本的实例还是很多的,但是学生容易产生:我住在城市,我又不会砍伐森林,也不会围护造田、过度放牧,群落演替跟我没关系的想法。果真如此吗?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自然而然发现“衣、食、住、行”中一些不经意的行为仍然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群落演替的过程。本环节的设计可以将观察人类活动的镜头拉到了自身,通过审视自身的不当行为来引导学生再次对环保问题进行关注。最后呼吁:“群落演替,做最好的那个你!”以达到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六、教学准备
Focusky制作的课件、ApowerMirror投屏软件、微课、废旧资料封面折的纸盒,细沙,植物模型(乔木、灌木、小草)若干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