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3.尝试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教学策略】
通过对群体概念种群和群落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群体的特征,这一章将群体放在其生存的无机环境中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难度增加了。本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从生态系统的概念入手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再将生物群落按照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分为三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通过生产者=绿色植物吗?这样的等式制造认识冲突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生态系统成分。通过这样的辨析学生能比较清楚地知道各成分间的关系,构建各成分间关系的模式图。利用模式图的构建与讲解导出下一个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再用适当的题目进行巩固,完成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从学生的学案批改情况入手完成活动一和活动二的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应该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了,在此基础上用练习检测学生对三个概念: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掌握程度,通过互相合作、组内讨论的形式辨析清楚。
群落中的成分并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彼此之间都有相互作用,我们根据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将群落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学生根据课本第80页和90页的描述体会不同生态系统成分的功能:生产者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生物群落的入口,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进入无机环境的出主要出口,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这一段内容的学习,抛出问题:生产者=绿色植物吗?消费者=动物吗?分解者=微生物吗?让学生小组合作各举一例辨别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构建如下生物模式图:
在同学完成构建以后请同学说出这些箭头的含义,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补充,清楚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紧密联系,互相依存。下面着重介绍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因食物联系而形成的种间关系。课本P91图5-4的食物联系表达为食物链就是:草→食草昆虫→蛙→蛇→鹰。通过学生阅读课本认识到:食物链第一个环节出现的是第一营养级,第二个环节出现的是第二营养级,以此类推。食物链中的消费者按照先后出现的顺序依次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学内容思考总结食物链的特点: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为其他生物所食的动物;消费者级别比营养级级别低一级等等。通过设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不是食物链,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写出这句谚语中隐含的食物链:树→蝉→螳螂→黄雀。学生思考:食物链中有哪些生态系统成分,还缺哪些生态系统成分。
展示几种生物种群图片:某种草、兔子、狐、老鼠、鹰、蛇,建立它们之间可能的食物联系。建立完毕以后可以看到这儿出现了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的复杂营养结构:食物网。要求同学根据自己所建的食物网计数食物链的数目。同学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要求某位同学在全班示范计数方法。分析食物链中某生物数量的变化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总结分析方法。
要求同学课后构建概念图完成生态系统结构的学习。
课后反思:课堂学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比如猪笼草仅仅是消费者吗?食物链有没有环状的?蛇可不可以吃鹰等等。课上因为顾及课堂的完整性并没有作更多的探讨,课后要与学生单独交流。与他们讲更多的关于生物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肯定他们的问题或者让他们课后查资料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