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复习与测试》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指导思想
科学的本质可以概括为知识性、概念性、过程性、探究性、开放性、社会性、STS和文化性 。自然科学具有4个维度:是一个知识体系、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是一套探究的方法、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这节课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专题第二课时,教材编写意图在于在学生学习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工具基础上,通过模拟操作DNA的剪切和连接过程,掌握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和重组DNA的过程。实践中若仅以完成这个模拟实验作为一个课时,显得课堂容量不够丰满,而若合并到第一课时,则仅能做简单示范,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根据“重组DNA”是基因工程操作的核心这一理论基础,结合近年高考对基因工程的考查,笔者将教学调整在学完“基因工程”之后进行专题之后的复习课中进行,和具体的基因工程操作程序联系起来,不断生成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模型模拟探究,分析操作结果,作出解释和结论。以上设计符合新课程发展学生理性思维,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对于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探究能力,提高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
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对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已经有了认识。但构建表达载体过程中的基本工具在实际应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非常抽象的内容,仅靠学生的想象,很难真正融会贯通;同时,中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更乐于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对自己新发现的问题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 教学条件 电脑,彩色打印机,打印纸,剪刀,双面胶,投影设备,相机。
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简述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掌握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归纳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与质粒的不足之处,总结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与质粒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导学案进行知识的复习和课堂重要流程、要点的归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操作模拟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的构建重组DNA过程,解释模型得出结论,提高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3、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模拟一酶切和双酶切构建重组DNA的过程,解释模型,比较模型,并得出结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动手、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模拟操作和真实操作的差异,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乐于在团队中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五 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组DNA的模拟操作以及模型解释
难点:理解限制酶一酶切的不足和多酶切的优势?
六 教与学的方法
运用学案导学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对课本模拟操作加以改进,设计运用模型的深度探究,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结论;
就重要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表达小组的观点;
评价、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课堂学习任务相匹配,并有一定深度,以巩固所学。
七 课时分配
2课时,模拟操作和探究1课时;相关练习(见后)讲解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