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二种群数量的变动》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描述环境容纳量的概念。
解释种群数量波动的原因,指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阐明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形成保护濒危物种的意识。
关键概念
数学模型、“J”型曲线、“S”型曲线、环境容纳量
自主学习
一、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1.观察研究对象, 。2.提出合理的假设。
3.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表达。
4.通过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含义:在 条件下的种群,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⑴模型假设:在 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 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⑵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的数量表达式为: 。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产生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 ,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当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2.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影响因素
⑴自然因素:气候、食物、 、传染病等。
⑵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 中;在不利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3.研究意义:有害动物的 、野生动物资源的 和利用、濒危动物的拯救和 。
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