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2遗传与进化《细胞的减数分裂》优质课教案下载
4.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三、教学策略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的重难点内容,而且是微观、动态连续的变化过程,这给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应该在有丝分裂的基础上,将微观的染色体行为通过模型构建的方式,把染色体行为具体化,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所以在新课前把有丝分裂的染色体行为梳理清楚尤其重要,利用小纸片模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也有利于比较两者染色体行为的不同。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给出减数分裂的一些具体实验例子,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构建模型,通过增加学习资料引导学生修正模型,最后得出正确的减数分裂过程。
四、教学过程
导入:以复习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为导入。有丝分裂一直是学习的重难点,又是必修一的内容,学生基本已经遗忘,在黑板上利用磁性贴模拟染色体的行为,回忆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巩固基础。
任务一:回顾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间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区分此时DNA数量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染色单体出现。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排列整齐,强调纺锤体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整个过程在黑板上用磁性贴演示,直观呈现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提问:有丝分裂的意义和结果?以人为例,人是由哪个细胞有丝分裂、分化而来的?引导学生考虑个体发育与细胞之间的关系,引出受精卵的概念。受精卵又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像这样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提问:精子和卵细胞是怎么产生的?能否通过有丝分裂得到?
以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为例,如果精子和卵细胞也是由有丝分裂得来的,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引导学生思考,精子和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染色体,引出减数分裂的初步概念: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
学生活动:利用所给材料提示,以及模型,构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活动一:两人为一组,从信封中拿出与黑板上大小颜色一致的四张纸片(代表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学习:小组讨论,比较四条染色体在形状大小和颜色上的区别和联系。两种颜色两种大小的染色体,相同大小不同颜色代表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上面携带着相似的遗传信息,不同大小代表非同源染色体。结合“人类的23对同源染色体
图,进一步了解同源染色体的概念,通过比较男女23对染色体的不同,得出XY染色体是形状不一样的同源染色体。
活动二:根据所给资料,利用染色体模型,小组合作模拟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资料一:1883年,比利时细胞学家爱德华观察马蛔虫受精过程时,发现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4条→2条)。
预计学生的结果:(1)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四条染色体每个细胞各两条,可能同源染色体分在一个细胞,也有可能非同源染色体分在一个细胞。(2)一个细胞分成四个细胞。
修正模型1:根据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来源可以确定,成熟生殖细胞中应为非同源染色体。
资料二:通过观察雄性蝗虫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图像可知,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四个细胞。
提问:1.减数分裂是分裂一次还是两次?
2.减数分裂复制几次,何时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