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2遗传与进化《DNA分子的结构》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3)阐明DNA分子复制的实质。
(4)概述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介绍Meselson、stehl的试验以及康贝格的试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指导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对研究DNA分子复制的指导意义。
(2)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由于DNA半保留复制实验以及康贝格的实验是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对如何培养细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等技术缺少感性认识,学生自主探究的难度较大,加上本节探究活动比较多,对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要求高,所以探究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及特点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
1、重点:探究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难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及半保留复制实验分析。
教学设计思路:
1、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标准》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把Meselson、stehl的实验编入“积极思维”活动中,以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做出判断的。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假设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还是分散型复制?然后层层设疑,逐步剖析经典实验。这过程中有科学方法的学习,还有推理判断能力的提升。
2、新课改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探究活动中,每个小组的探究任务都不同,有的小组是探究半保留复制,有的探究全保留复制,还有的探究分散型复制。小组内成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发挥合作优势,而最后问题的结论还要靠三大组共同完成,否则一节课内完成这么多教学活动是非常紧张的。因此,这节课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小组成员的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3、活动的设计不应只是注重外在表现形式,更应注重内在品质: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科特点与高中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认知的活动。关于DNA复制的条件、边解旋边复制特点,如果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直接演示,也很形象明了。但是这种看似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没有多少提升。教师可以大胆创新,增加新教材中没有的康贝格实验和大肠杆菌的DNA复制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DNA复制的条件、边解旋边复制特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教学手段:
电脑、视频展示台、用flash制作的DNA复制过程的三维动画、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
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
1、将“问题探讨”作为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图)提问: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之前的间期,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回答:都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师:DNA复制的结果呢?
学生回答:每条染色体上出现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NA数目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