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生物教材同步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生命的起源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苏科2011课标版《第1节生命的起源》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2.1知识目标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描述米勒模拟实验及其意义。

2.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生命起源的学说”相关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通过对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推理和分析能力。

2.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明确,科学的推测不仅需要严密的逻辑、确凿的证据,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3 学情分析

首先,学生在前一章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学习基础上对生命的产生已有所了解,对生命的起源也很感兴趣,所以很愿意资料的搜集,但如何整合需要教师的指导。其次,有关化学进化论中涉及到的一些分子生物学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安排分子结构模型构建来剖析难点。最后,关于原始地球的环境以及米勒的模拟实验,学生很难凭空想象,所以教师结合视频及模型进行讲解。

4 教学重难点

地球上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认同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远远没有结束。

5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课前资料搜集并以PPT形式进行整合;准备分子结构模型;准备米勒模拟实验装置模型。

6 教学过程

6.1 情境创设引入

通过一个简单的视频再现生命的演化,解开生命起源的时间之谜,引导思考地球最初有没有生命?最早的(远古)生物是怎样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生命的大致历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展开对生命的畅想。

6.2生命起源各种假说的交流

学生6人一组,每组课前搜集一种生命起源的假说,制作好课件上课时展示交流,教师辅助整合。再师生共同模型构建活动。

6.2.1提出假说,资料展示

学生活动:先请四组学生代表来到讲台前分别展示资料搜集到的有关国外神创论、国内神创论、自然发生论和化学进化论的观点。其中第三组学生以蓝细菌化石为证据,认为原始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从时间上否定了神创论的观点;第四组学生以17世纪意大利医生雷迪用对照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出苍蝇和1860年巴斯德用实验证明肉汤不能生出微生物的实验证据推翻了自然发生论的观点,同时简单阐述了大多数科学家认同的化学进化论的观点

教师活动:组织课堂秩序,用生命起源的时间之谜简单引导。

活动意图: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感兴趣的观点,擦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以及演讲的能力。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突出重点。

6.2.2 化学进化论的剖析

学生活动:归纳化学进化论的观点,回顾以前学过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用分子结构模型进行任意的模型建构,并小组展示。

教师活动:再次展示第四组同学搜集,提炼出的化学进化论观点: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的物质经过长期的化学进化逐步演变而来的,归纳如下图表:

无机物→简单有机物→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

同时展示无机物水和氢气,简单有机物氨基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如下图:

并指出,学生搭建模型中可能会构建出各种各样的物质,但偶然中可能会搭建出一些简单的有机物,就如同原始大气中简单有机物的形成一般。

活动意图:小分子、大分子、无机物、简单有机物、复杂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这些名词在没有化学基础的情况下理解起来太抽象,运用模型构建,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直观的解决了学生的困扰,同时激发了想象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