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2、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二、学情分析、
这批学生处在城乡结合部,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上学期的努力,任务还很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对待大多数学困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因为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所以不必对显微镜的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应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为下一节动、植物细胞的观察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策略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我校学生生源较好的特点,我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方法
谈话法、实验法。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用谈话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细胞,及其与生物的关系。具体活动如下:
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从基本结构上说则大体上是一样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一切活动,比如:生物的长大、繁殖等都是靠细胞来实现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秘,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我们这一单元的内容就是专门来研究一下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的。可是,细胞的体积很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聪明的人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创造了显微镜这种专门用来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仪器。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讲授新课]
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位荷兰眼镜商在1600年前后制造的,它的结构简单,放大倍数不高,只有10~30倍,可以观察一些小昆虫,如跳蚤等,因而有人称它为“跳蚤镜”。这种显微镜是用光线照明的,属于光学显微镜。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把显微镜的制造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到20世纪30年代诞生了电子显微镜。它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来代替光线进行观察,放大倍数可以达到几十万倍。电子显微镜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看到了细胞更细微的结构。它的应用领域已经不止局限于生物学,在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已经成为了人们了解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现在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种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