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沪教课标版《压力压强》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等相关的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但不宜过分的把精力放在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这个难点上,而忽视压强的学习。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作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的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
(4)、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悟科学就在身边,培养乐于将物理知识联系实际的精神,激发学习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教学难点:建立压强的概念。
六、教学策略
本节准备一个视频:人躺钉板,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个A级“泰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什么是压力?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几个活动和一个看图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的能力。其中心都是围绕压力、压强概念的建立及应用展开的。为了突破难点,落实新课标精神,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可利用随手可得的实验器材,甚至包括学生身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进一步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运用A级“泰微课”让学生自学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再通过探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其中,从多角度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进而引出压强概念,并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中的作用。(2)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设计了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自觉交流等环节,让所有的体验学习,贯穿于教学始终,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3)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形成全班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立体交叉网络结构,促进师生之间多层次的信息交流。
七、教学过程设计
八、教学设想
1.导入课题(2min)。观看视频:“令人震撼的钉床表演”, 提出问题:“钉子对人有力的作用吗?人为什么能安然无恙呢?这里面蕴含着怎样的物理原理呢?通过极具震撼的视频画面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进而通过问题的回答和新问题的提出将娱乐节目转换为物理场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入课题——“压强”。
2.“压力”概念的构建(5min)。这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学生观看A级“泰微课”:什么是压力?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有关内容。
3.“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环节(13min)。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教学流程设想是:体验设问 猜想假设 A级“泰微课”的学习 方案设计 实验验证 归纳评价。设想从五个方面进行,首先通过体验活动——“再探手压铅笔”,感受在不同情况下压力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进而提出问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其次观看A级“泰微课”学习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而“猜想假设”、“方案设计”,为了“真探究”,要力争“放的开”:“猜想”环节,任凭学生去猜想(但须说出支持猜想的理由);方案设计环节,放手让学生去设计去进行选材实验探究,但又必须“收得拢”,对于“放的开”可能引发的诸多问题都有相应“收拢”的预设;这一环节,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实验方案,例如铅笔方案、钉腿小桌方案、矿泉水瓶方案等,为了节省导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实验所用器材,事先必须准备完备。最后是实验验证,根据学生的设计,选择代表来演示讲解,全班合作交流评价归纳得出结论。
4.“压强”概念的构建(10min)。这部分内容,学生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但知识和能力储备还是比较充足的。主要认识几个问题:一是引入压强的意义,二是定义、公式和单位,三是关于压强的简单计算。其中所涉及的用比值法定义压强,设想通过复习回顾对“速度”、“密度”的定义,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对于压强的简单计算,设想发挥好课本“例题”的作用,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并通过拓展运用(估算视频中人对钉床的压强)揭示钉床表演的奥秘所在。如何营救在冰面上落水的人?以及砖块如何放置压强最大?让学生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课堂小结(10 min):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收获了什么?并完成课堂巩固练习。
总之,希望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执教者本身尽可能多的认识,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功能,促进、引导、组织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发现,通过与学生的合作,促使学生去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乐趣,去感悟科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