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八年级下册(2012年11月第3版)《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通过“制作空气动力小车”活动,进一步深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使社交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的核心内容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该知识点通俗易懂,学生不仅耳熟能详,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深有体会。但本课在教材中作为第八、第九章的连接点,对于学生力学知识的完善和力与运动关系的建立意义重大,承担着学生力学知识体系建立的奠基作用。因此作者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止步于这一句话,教学内容也不应该是如此肤浅和空泛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认识到以下几点:
加深对力的定义、力的三要素的理解。
本章前三节(弹力、重力、摩擦力)是学生对力学初步建立认识的过程,因此学生往往局限于从力的性质出发定义和区分力,而不会想到指出力的方向和施力物体。在学习本课前,若问学生“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大部分学生会犹豫地说出“受到支持力、重力和摩擦力”,若再问他“摩擦力的方向向左还是向右?施力物体是谁?”学生却支支吾吾、无言以对了…说明学生对“力是(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包含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两个知识点的认识是粗浅的。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力学知识还不完善,没有学过《二力平衡》和《牛顿第一定律》,无法对平衡状态和平衡条件做出判断,因此不能对物体做受力分析,但作者认为力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错综复杂、逐步完善、不断纠错的过程,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一些猜测和尝试。
教材58页“WWW”中的3个问题设置,以及62页“活动9.1观察与思考”,均说明本课必须对受力分析作出一定要求。
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判断力的有无。
以学生目前的基础,往往仅凭感觉判断一个力是否存在,而难以给出判断的依据。因此本课在实验1“用手指压铅笔尖”中,引导学生观察手的形变,并以此作为手指受力的依据;同理在实验2“小华用力推小明”中,引导学生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作为小华受力的依据,并在整节课中继续深化这一认识。
对于什么是“改变运动状态”,本课并没有详细说明,但学生对此有初步的体验,即“从静止到运动”,虽然这种认识不全面,但也为第九章第四节《力与运动的关系》打下了一定基础。
教材58页“活动8.7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力”在最后提出的问题“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本课应当引导学生思考“运动”与“力”之间的联系。
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的区别。
大部分学生在课前都存在错误的概念,如“汽车的动力来自车轮”、“飞机的动力来自螺旋桨”,这种认识来自他们的生活经验,然而根据力的定义,“车轮”、“螺旋桨”并不是施力物体。通过本课的辨析,学生应当进一步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58页“读一读”中涉及火箭的推进原理,“WWW”中涉及直升机升力,这些都是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中应当由此推广到其他方面的应用,如游泳、滑雪等体育运动,并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为学生今后的整体思维和部分思维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拳击运动员主动出击,打倒对手,说明只有对手才受到力的作用!
用头顶球时,头也很疼,说明足球受力的同时,头也受到了力的作用。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活动: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力你怎样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我们做一些小实验,找到证据。
实验1:用手指压铅笔尖,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分析:手指是施力物体,为何也受力?手指感到疼,发生了形变
说明: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手指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力实验中学生不仅通过触觉、痛觉感知手指受力,还通过视觉观察手指发生形变,找到受力的证据。实验2: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小华用力推小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 什么?(甲乙两名学生穿着直排式轮滑鞋,两脚平行站立,身体微曲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