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苏科2011课标版《三、欧姆定律》教案优质课下载
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能初步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②能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过程与方法。①进一步体会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优越性。②提高学生依据实验事实,分析、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欧姆的故事,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欧姆定律。
2.教学难点:①运用控制变量法,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案;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出欧姆定律。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验电路的设计和欧姆定律的学习打下伏笔。
步骤1:实验演示。磁贴式演示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小灯泡),通电后发出刺眼的白光。问:你看到哪些现象?生:①灯泡特别亮。②电流表的示数较大。
步骤2:引入主题。问:适当减小灯中的电流有哪些方法?生: ①减少电池节数。②和小灯串联一个电阻。问:由此可见,导体中的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生:电压和电阻。
2.猜想假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由简单现象进行初步猜想的能力,学生往往会得到: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等不严谨的定性关系。实验结束后可将更准确的实验结论和猜想进行对照,让学生明白实验探究的重要,以及本节课自己认识的进步。
步骤1:问: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呢?
步骤2:问: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呢?你的依据是什么?生: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刚才减少电池节数,电流变小了。
步骤3:问: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呢?你的依据是什么?生: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刚才和小灯串联一个电阻,电流变小了。
3.探究I与U的关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设计电路。通过学生的合作和交流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能用数据分析和图像法归纳实验结论。
步骤1:电路分析与设计。问: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关系,我们应该控制哪个量不变?生:保持导体的电阻一定。问: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呢?生:改变电池节数。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出示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验证调节滑片是否能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问:哪种方法更好呢?学生讨论出:滑动变阻器操作方便,还能保护电路等。
步骤2: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让学生根据黑板上设计好的实物电路,在学案上的相应位置画出电路图。学生实验前再次强调几个注意点。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在表1中记录实验数据。
步骤3:交流与小结。问:分析表1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生: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问:你怎么判断成正比的?生:U/R的比值一定。
步骤4:图像法。利用表1中的I、U的数值在I-U坐标上描点,画出I-U图像。问:通过图像,你有什么发现?生: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问:即满足y=kx的正比例函数,再次说明什么?生: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步骤5:回顾猜想。问:我们实验前的猜想对吗?现在的实验结论和猜想相比有何进步?
4.探究I与R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动手,学生找茬的形式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探究I与R关系的实验中知道控制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以及如何去控制。
步骤1:教师操作第一次实验,将5欧姆定值电阻接入电路,读出此时的电流值。第二次将5欧姆的电阻,换成10欧姆的电阻。不调节滑片,直接读出此时的电流值。问:老师的实验有问题吗?生:未控制电压不变。问:电源电压不是没变吗?生: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了。问:如果你进行实验,如何操作才能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呢?生:调节滑动变阻器。问:本次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上次实验有什么不同?生:探究I与U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而探究I与R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却是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步骤2: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在已有电路的基础上,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在表2中记录实验数据。
步骤3:交流与小结。问:分析表2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生:当导体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问:你怎么判断成反比的?生:IR的乘积一定。
步骤4:图像法。用描点法,将表2中的I、R的数值标注在I-R坐标上,发现描出的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画不出I-R图像。我们还需要改变阻值多次实验,描出更多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发现I-R图像是双曲线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