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2.1等差数列》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部分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现象,简单的运算也会出错,且不擅长检验。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方法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不完全归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四、教材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 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设计
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1、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空
(1)1,4,7, ,…
(2)3,8,15, ,35,…
提高学生认识与处理陌生数列的能力教师:启发学生对比实数的学习,研究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关系。
学生:动手填空2、预习课本36页,从实际中拿出数学模型进行研究。
(1)0,5,10,15,….
(2)48,53,58,63.
(3)18,15.5,13,10.5,8,5.5.
(4)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让学生切实感受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列模型老师:启发观察各组数列的特点,重点让学生体会这些数列的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关系,为后面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做一铺垫.
3、①找出这些数列的共同特点
②动动脑筋再举一个类似的数列
③判断1,1,1,1,1.是否与上述数列具有相同特点?概括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