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沪科版八年级的第十章第一节课内容,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和第七章《力与运动》所学知识的扩展,又是后面学习滑轮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教材编写的目的是紧扣物理新课程标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外,本节课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在探究的过程中,涉及到数据的处理和问题的分析,因此,本节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
在以前学习中,学生学习了力学基本知识以及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但对于刚学习一个多学期物理的我校农村八年级学生来说,在学习本节课时还会呈现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1、长期的接收式学习形成的惯性。一些学生在以前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知道它是一个事实,而不知道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因此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和茫然的,比如力臂的引入,只知道作为事实,具体为什么要引入力臂,不知其解。
2、非智力因素——不容乐观。
(1)部分学生缺乏观察、抽象思维、动手、合作等能力。
(2)真正独立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可能出现不适应现象。
【教法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机械来认识杠杆,从而直接归纳得出杠杆定义是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然后通过人用木棍翘石头的图示,直接叙述了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强化力臂概念,进而运用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此种教学倾向易导致学生对杠杆理解的片面化、对力臂概念理解的机械化。教材不易总结出杠杆的本质:杠杆是对力进行放大或缩小的装置。且教材直接画出杠杆和力有夹角的示意图,跨越了杠杆与力的方向垂直的特殊情况,不符合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鉴于此,及针对八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培养学习兴趣,让思维方式能从形象到抽象自然过渡,我采用以下教法:
1、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依据课程目标为导向、学生的认知规律为起点,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对于杠杆的概念,我通过用学生熟悉的物品自制教具木棍撬物体来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从而得出杠杆的概念,并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杠杆使用效果因素的实验,自然引入力臂概念,从而归纳总结杠杆五要素。在此基础上,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按照科学探究七环节的步骤,借助导学案进行实验探究。
2、启发式教学: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课堂教学三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探究为主线)的原则,充分利用实验和电教手段启发学生思维,通过物理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分析规律,让学生从中领悟物理知识,深入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3、讨论法、讲练法、发现法等综合运用: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自主探究、交流与合作。
【学法分析】
1、本节课学生可以采取观察归纳法、实验探究法、发现学习法及讨论法等学习本节内容。观察发现、归纳法主要用于杠杆概念的建立,实验探究法用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讨论法是学习讨论实验结果及贯穿整节课,发现学习法是发现生活中的杠杆及学习其内容。
2、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内容的特征,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增加体验、如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让学生成为发现规律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杠杆的特征,能从生活中识别杠杆。
2. 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支点,以及动力与阻力。
3. 初步理解力臂的概念,能初步确定出动力臂与阻力臂。
4. 会设计实验并且探究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体验与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数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