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八年级全一册(2013年7月第1版,北京教育科学院编写)《四、二力平衡》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实施年级
八年级
课程资源分析
网络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互联网站点的链接来共享在线资源,如古诗文网、孔子博物馆网站、道客巴巴在线文档分享平台等;为家里上网不方便的同学提供一些离线资源,如一些有关欹器的读物、文章、网络视频等,通过运用多样化的互联网资源,为不同学习水平或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提供信息和个性化服务。
物力资源:学校图书馆、网络教室可以查找相关图书和文献资料,3D教室可以设计欹器的模型。
3.人力资源:学生前期的调查资料、收集信息、制作课件、设计模型的过程是一项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他们可以向相关教师,如语文、历史、信息、物理、3D打印教师寻求指导和帮助。
实施过程简单描述
课前:分组、确定小组课题方向,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调查欹器的相关资料及文献、收集和整理信息、制作展示课件,教师指导。
课中:以小组汇报展示为主。首先学生介绍欹器的溯源、演示实验介绍欹器的特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欹器的模型,共同分析总结得出欹器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在此基础上学生介绍欹器的历史文化及哲学意义,讨论欹器带给我们的启示。最后学生展示欹器原理的现代应用,理论联系实际,从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课后:小组长组织组员书写活动总结。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重力、重心、二力平衡的基础上所做的一节物理学科的实践活动。欹器的科学原理中所涉及的“重心”“力的平衡”知识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和力》中的重点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而力的平衡包括不同的种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与高中的物理学习获得一定的衔接。“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所蕴涵的深刻意义使欹器成为历代君王将相、文人雅士的戒盈之器。“满招损,谦受益”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古训,其所承载的“中庸之道”是儒道文化的精髓,是为人之道、为事之道,同时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
本次物理实践活动通过调查研究、收集信息、讨论展示、动手制作等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欹器,了解其蕴含的重心、物体的平衡的知识,并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
学生情况:
初二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重心”“力的平衡”知识,在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重心影响物体的平衡缺乏理性认识,更不知道几千年前我国古人就已经将“重心与平衡”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了。初二学生爱动手,好奇心强,对实践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方式:发现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法。
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视频、演示实验、板书、自制挂图、口头讲述。
技术准备:多媒体、演示用欹器模型、3D打印欹器模型、矿泉水瓶(去底带盖)、打孔锥子、金属轴、架子、刻度尺、记号笔、烧杯、足量水、盛水托盘。
核心素养指向
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在制作欹器模型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在实践探究和反思评估中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分析欹器蕴含的科学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现象背后蕴含的物理道理,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在前期的分组调查,完成小组课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各有分工,积极承担任务,体现责任意识和端正的科学态度;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锻炼交流合作的能力。
锻炼跨学科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在前期准备中,学生通过阅读古籍文献、学界研究成果等,自觉、有效地获取和处理材料信息,任务中涉及语文、历史、艺术、科学、信息等多学科领域知识,分工合作,提高了跨学科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德育美育教育,提升人文素养:学生在对欹器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对孔子观欹器历史典故的表演展示等活动中,将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人民的智慧,增加民族自豪感。在分析欹器的科学原理和调查汇报欹器原理的现代应用时,品味科学美,感受科学知识与生活和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这都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