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3节动能和势能》优质课教案下载
本节课的主体思路:采用先统后分再统的思路,先从能量这一大概念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对能量进行分类得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再在小结时通过引入机械能的概念,再次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统一为机械能。以求在学习过程中对能量、机械能、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及相互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有较清楚的认识。同时以观察现象为过程方法线,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学生的活动解决问题,从而转化为学生的认知,通过针对训练把学生的认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在本节内容中教材未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重点介绍了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能量、机械能、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这些概念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模糊。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较扎实,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刚学过功和功率,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知识面广,学习习惯较好,自学能力较强。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应用实验归纳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随着实验的总结、拓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正常思维潜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搜集整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设计意图及教学法分析:
1.设计意图
本节教学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原则,通过参与大量探究活动,观察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的科学规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探索问题时的喜悦,领略它的美妙与和谐。
基本思路是:创设物理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实际应用拓展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
2、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法和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分享者,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应用多媒体动画图片等为学生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从而达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自主探究发现物理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的兴趣,达到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关心、服务社会意识的目标。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难点:影响动能、势能大小决定因素的探究过程。
七、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