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物理教材同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本章复习课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人教2011课标版《本章复习课》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一:弹簧测力计型

?例1: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和细线,如何测定小石块的密度?

分析:小石块的质量可由重力求出,由弹簧测力计和水可联想到用阿基米德原理求体积:V石=V排=F浮/ ρ水g= 则ρ石= (G和G/分别表示小石块在空气中和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思考:原题中的烧杯若改为溢水杯,并添加塑料袋,则V石= 。

?拓展: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小石块和细线,如何测定小木块的密度?

?分析:借助石块的沉锤作用使木块浸没水中就可用例2的思路测定木块的密度。先测出G木,在木块下系一石块并使石块浸没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1,再把连在一起的木块和石块全部浸没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2。据两个平衡状态可列方程组:

?G总=G1+F浮石??①??G总=G2+F浮石+F浮木?② 即可求出

例2:利用弹簧测力计和水,可添加其它材料,如何测定某液体的密度?

?思路一:添加已知密度的小石块、烧杯、细线,例2的结果可改为ρ石= ,变形即可测得ρ液= 。

思路二:利用思路二的表达式ρ石= 和例2的表达式ρ石= 联立,可推出ρ液= (G、G'和G"分别表示小石块在空气中、浸没于水和某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对应的示数)。

二、量筒、刻度尺型

?例3:给你足够的水,量筒一只,橡皮泥

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物体的可漂浮情景,借助阿基米德原理求重力,从而利用等质量法测定质量,即m=G/g=F浮/g=ρ水V排。则ρ= (V0表示量筒内水的体积,V1表示橡皮泥漂浮时水面对应的刻度,V2表示橡皮泥浸没时水面对应的刻度)。

?变式:将被测物改成空心废金属牙膏皮,与原题完全相同;将被测物改成小试管,难点在于小试管中应考虑到加适量水,以使其竖直地浮在水面上才行,步骤较原题复杂些;将被测物改成橡皮泥,考查了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大,将它捏成碗状漂浮在水面上,捏成团可沉入水中,这又与原题的物理情景相同,解法与原题相同;将被测物改成小木块,只需借助一枚大头针即可测其体积(也可用沉锤法),质量仍由漂浮情景获得。

?拓展:利用量筒和水,可结合其它材料,如何测定小石块的密度?利用刻度尺呢?

思路:利用木块(或平底小烧杯)的浮力使小石块获得漂浮情景即可突破测定质量的难点。设量筒内放入木块时水面对应的刻度为V0,将石块放在木块上且恰好木块全部浸入水中时水面对应的刻度为V1,将石块从木块上拿下放入量筒的水中时水面对应的刻度为V2,则V石=V2-V0,m石=G石/g=F浮增/g=ρ水(V1-V0)则ρ石= 。思考:添加大水槽,将木块改为小烧杯,利用盛有小石块和盛有适量水的小烧杯(作浮体)浮在水面上浸入相同的体积(使受的浮力相等),利用水的质量替代石块质量,也可突破小石块的质量难点:m石=ρ水V水。

将ρ石= 变化为ρ石= (烧杯内放入木块时水的深度为h0,将石块放在木块上且恰好木块全部浸入水中时水的深度为h1,将石块放入水中时水的深度为h2)即可用刻度尺测定液体的密度。其它思路还有:添加烧杯和水、勾码,细线。利用刻度尺作等臂杠杆,支点两侧各挂勾码和石块,平衡后记下力臂l1和l0;把石块浸没水中,移动勾码待尺平衡后记下勾码的力臂l2;由两次杠杆平衡列方程组:

??G勾l1=ρgVl0①

G勾l2=(ρgV-ρ水gV)lo??②?解得:ρ= 。

例4:利用量筒和水,结合其它材料,如何测定某液体的密度?若只用刻度尺这一测量工具呢?

思路一:添加大水槽、烧杯和水。使盛有适量水和液体(体积分别为V1和V2)的烧杯浮在水面上,使浸入相同的体积(浮力相等),受的重力就相等。则有:G瓶+G水=G瓶+G液(=F浮),即:ρ水gV1=ρ液gV2,所以ρ液= ,变形为ρ油= (适量水和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1、h2)即可用刻度尺测定液体的密度。

思路二:添加小浮体。把浮体分别在浸在盛有水和液体的量筒中,测出排开的体积V1、V2,利用浮体在两液体中的浮力相等:F水=F液(=G),则ρ水gV1=ρ液gV2,所以ρ液= ,变形为ρ油= (浸入水和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1、h2)即可用刻度尺测定液体的密度。

?思考:若将石蜡改为小石块呢?还得借助木块使其漂浮来表达质量。

以上通过5个典型题例的充分挖掘和拓展,基本回答了利用浮力知识测定物质的密度各种类型及其解答策略。它要求我们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善于联系,勤于思考,长于动手,才能完成“密度测定”的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