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八年级下册(2012年10月第1版)《第1节功》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分析。让学生理解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计算公式W=Fs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当有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各个力做功的计算。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 引入课题
EMBED PowerPoint.Slide.8
学生分析物体和小车的受力情况,说明F对小车有了成效或贡献,导入课题《功》(板书)。
3 新授课
⑴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板书)
通过叉车举高物体、起重机起吊重物、马拉车前进例子向学生提问它们的共性,总结结论。注重成效和贡献的意思是理解功的定义的基础。
⑵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在这个力上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板书)观看让学生思考举杠铃、蹦极下落过程中、攀岩、投掷铅球时在铅球离开人手的过程中哪个力有了成效或做出了贡献。也就是哪个力做了功。学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学生说出力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
(1)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
F≠ 0 s=0
(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
F = 0 s≠ 0
(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F≠ 0 s≠ 0